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紅研賦能,激活發展“新引擎”——青海縣域經濟發展觀察·海晏篇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晶 丁玉梅 何嫻珺
發布時間:2025-08-18 07:22:21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這片“遙遠的地方”,孕育了“兩彈一星”的驚天偉業,被譽為“兩彈搖籃、西海故郡”,更因“兩彈一星”精神成為挺起民族脊梁的精神地標。這里便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

  如今,這份鐫刻在戈壁灘上的精神財富,正以紅色研學為紐帶,悄然轉化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作為全國紅色教育重要基地,海晏縣依托原子城紀念館等獨有的歷史遺存,將“兩彈一星”精神打造成沉浸式研學IP。隨著研學旅行熱潮興起,這里已成為省內外干部群眾追尋初心、接受教育的“紅色學堂”。

  人流帶來消費流,研學經濟不僅激活了交通、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更催生了“原子城文創”“高原特產工坊”等新業態,帶動農牧民通過民宿經營、手工藝品銷售實現增收。

  從精神高地到經濟熱土,海晏縣正以紅色資源為筆、以實干創新為墨,書寫著資源型縣域轉型發展的鮮活答卷。此次調研,我們將深入這片熱土,解碼“精神IP”賦能縣域經濟的“海晏路徑”,探尋這片紅色熱土在新時代的振興密碼。

原子城紀念館。殷之皓 攝

  深挖紅色富礦

  建強研學陣地

  夏日的金銀灘草原,綠草如茵、繁花遍地。此時的海北,不僅有草原的生機盎然,更因紅色研學的熱潮而增添了幾分厚重。

  7月30日,在建軍98周年之際,青海“八一”紅色研學列車從西寧站駛出,全省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軍休干部代表齊聚一堂,循著歷史的足跡,走入“兩彈一星”精神的發源地追溯紅色記憶、汲取奮進力量,讓軍人本色在紅色研學中熠熠生輝。

  如何持續加強對原子城歷史及“兩彈一星”精神內涵的挖掘運用?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副館長杜文林介紹:“我們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制作并發布紅色故事、文物故事及藏漢、蒙漢雙語講解內容等,將紅色資源整合為可聽、可視、可感、可觸的多元化呈現形式,在提升紅色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的同時,又以優質內容吸引游客,為線下研學引流,形成‘線上傳播—流量轉化—線下消費’的良性循環,進一步釋放紅色資源的經濟潛力。”

  時代楷模紀念館以光影與文物重現英雄群像;登臨同寶山空軍營房遺址,俯瞰青海湖的浩瀚,讀懂何為“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這片承載共和國核工業搖籃的土地,每一寸砂石都鐫刻著“兩彈一星”精神的史詩。

  海晏縣錨定“兩彈一星”精神坐標,始終堅持以紅色資源為依托,以傳承紅色基因為核心,整合“221”基地舊址、時代楷模紀念館、王洛賓音樂藝術館等資源,延伸打造29處縣域本土教育陣地,納入紅色研學現場教學點矩陣,創新打造集“觀”現場、“講”歷史、“聽”事跡為一體的黨員干部培訓教育、青少年實踐教育“紅色研學線路”,成功構建紅色教育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格局。

  今年5月,海晏縣推出“走進金銀灘”紅色專列沉浸式體驗項目,通過“五一勞模專列”“六一紅領巾專列”等主題活動,多維度展示海晏紅色文化魅力。而研學列車的開行,本身就是紅色資源轉化為經濟動能的生動實踐——它不僅串聯起沿線紅色景點,更激活了“交通+文旅+研學”的產業鏈條,帶動列車票務、站點服務等關聯產業增收。

  “我們通過科技賦能、多維敘事和沉浸體驗,構建起‘沉浸體驗+分層教育+全域傳播’的紅色研學新模式,實現紅色教育從單向灌輸轉向多維互動模式,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高原樣板。自2009年開館以來,累計接待量突破440萬人次,年內接待紅色研學團隊108批次、11785人次,提供講解158場次。”杜文林說。

認真聆聽講解。海北州海晏縣委宣傳部供圖

  謀劃研學產業

  激活紅色引擎

  8月1日清晨,遠處的祁連山脈在晨曦中勾勒出蒼勁的輪廓,近處的風裹挾著草原的氣息,輕輕掠過中國原子城青少年紅色研學營地,為這片浸潤著紅色記憶的土地添了幾分靈動。

  手工鋸、F型木工夾、大力鉗……研學營地的“大國工匠 魯班工坊”主題教室內已透著熱鬧。一臺臺“迷你”版鉆機和臺鉗整齊固定在桌子兩側,旁邊的展示架上錯落擺放著“夢想號”火箭造型、卡通木制圓珠筆等,每一件作品都藏著專注與巧思。

  從西寧趕來的孩子們正圍著拋光機忙碌,小臉上滿是認真。

  “營地每一間教室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根據學員的類別、年齡和課程天數等,為其提供多樣化的研學體驗。”中國原子城青少年紅色研學營地負責人李常德說。作為海晏縣打造的集研、學、游于一體的紅色研學綜合實踐營地,這里規劃建設綜合教研區、素質拓展區等5個功能區。目前營地已順利通過省級研學營地評審,營地公寓、餐廳可容納上千人。

  以中國原子城青少年紅色研學營地建設為依托,海晏縣聚焦“紅色教育+生活體驗”紅色研學旅行,逐步推動紅色研學從黨員干部教育向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延伸,依托室內外設施和教具設計課程60余門,形成了以紅色之旅、生態之旅、綜合實踐活動之旅等為主線的青少年紅色研學精品參觀課程路線。

  同時,成立海晏縣紅色研學實踐中心,全面統籌謀劃紅色研學產業發展,成立青海兩彈一星研學旅行有限責任公司,推動產業走上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作的軌道。這種“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既保證了紅色教育的公益性,又通過市場化手段提升產業效益——三年來累計接待研學團隊113期12624人,實現研學收入1030.21萬元,帶動周邊餐飲、住宿、零售等行業增收。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海晏縣商品零售額完成1.21億元,同比增長3.0%。餐飲收入額完成0.41億元,同比增長3.2%。住宿業營業額完成0.1億元,同比增長1.0%,其紅色研學產業正逐漸成為海晏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游客在文迦牧場品嘗當地美食。文迦牧場供圖

  深耕文旅融合

  點燃紅色薪火

  當年輕人逐漸成為紅色旅游熱潮的主力軍,如何更好地延續這份“紅色”熱情,讓紅色研學更具生命力?由“90后”年輕人開設的文迦牧場給出了答案。

  夏日的青海湖畔,天空湛藍如洗,白云輕盈似夢,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文迦牧場的草原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游人絡繹不絕。大家或席地而坐愜意暢談,或舉著相機捕捉眼前的美景,笑聲、交談聲與遠處湖水的粼粼波光、草原上的清新氣息交融在一起。

  服飾區內,工作人員小馬正忙著幫游客挑選藏族服飾,系緊繡有吉祥花紋的精美腰帶后,再為游客編上藏式細辮……盡管從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小馬卻總笑著說:“紅色研學的厚重與草原風情的鮮活,在這里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了。”

  自2019年開業至今年6月,文迦牧場累計帶動周邊牧戶增收超7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300余個,發放勞動報酬達3500余萬元,成功激活了鄉村經濟脈絡,成為政企協同帶動共同富裕的典范。

  “篝火晚會開始啦!”夜幕降臨,一聲吆喝瞬間點燃全場熱情。身著民族盛裝的牧民們笑著拉起游客的手,大家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跳起鍋莊舞,歡快的鼓點與嘹亮的歌聲在夜空中回蕩。

  人群中,來自天津的游客張春榮和朋友跟著節奏舞動,活力四射的樣子引得周圍游客也忍不住加入進來。“白天我們參觀了原國營221廠一分廠,打心底里感受到了當年廣大科研人員艱苦創業的奮斗歷程。這是我第一次來大西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美得讓人挪不開眼!”一曲舞罷,張春榮難掩興奮地說。此刻,火光映著每個人臉上的笑容,溫暖而熱烈,成為旅途中最難忘的一抹亮色。

  在星空秘境酒店仰望璀璨星河,感受草原的遼闊與深邃;在文創中心挑選手工制作的牦牛冰箱貼,觸摸手作背后的真摯情感;在游牧民體驗區騎馬,沉浸式感受游牧生活的質樸與智慧;在藏香手工作坊親手制作一份帶著草原氣息的香包……憑借獨特的地理環境、宜人的自然氣候及深厚的人文底蘊,文迦牧場不僅成為眾多游客青海之行的網紅“打卡點”之一,更通過一系列休閑體驗設施,讓紅色旅游成功“圈粉”更多年輕人。

  海晏縣著力推進集“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研學教育”為一體的紅色研學旅游模式,大力發展“紅色研學+民族文化、農耕體驗、土特產銷售”的新產品新業態,依托青海湖、金銀灘草原等優質生態資源,達玉部落、文迦牧場等民俗風情點,推出“紅色研學+綠色生態+民俗體驗+鄉村旅游”等復合型研學線路5條,實現紅色研學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展,相互賦能,激發紅色旅游時代活力,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2024年海晏縣共接待游客151.66萬人次,旅游收入5.7億元,同比增長23.17%和22.18%。今年上半年共接待64.56萬人,收入21380.2萬元,同比增長28.48%和36.51%。

  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在生態與民俗里感受多元魅力,海晏縣以創新融合的紅色研學模式,既守護了歷史的厚重,又煥發了時代的活力。這份“紅色”熱情的持續升溫,不僅讓紅色研學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更讓每一次研學之旅都成為人們與歷史對話、與時代共振的生動實踐。

  記者手記:一場關于紅色力量的雙向奔赴(作者:王晶)

  穿梭于時代楷模紀念館、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原國營221廠一分廠等地,記者看到了研學游這一形式,正以蓬勃之勢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希望。

  過去,大家排隊參觀聽講解時安靜里總帶著幾分肅穆,像是完成一場莊重的“打卡”。而如今的研學隊伍中,年輕人成了主角,他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好奇,會追著問“當時的科研條件到底有多艱苦”,會圍著展柜里的舊儀器討論“這是怎么運作的”……曾經停留在課本上的黑白文字,在觸摸、聆聽與體驗中,變成了可感知、有溫度的記憶,紅色歷史也因此在年輕一代的心中扎得更深。

  而老年群體的“懷舊之旅”則賦予紅色文旅更深層的情感價值。他們帶著親身經歷或時代記憶走進研學點,在與年輕游客的交流中,讓個體記憶與集體歷史產生碰撞,讓青年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真實。故地重游,退伍老軍人王書祥難掩激動之情,“當年,我們就在這片土地上守衛221廠。雖然自然環境艱苦,可沒人喊過苦、叫過累,大家伙兒都憋著一股勁,要為國家守住這塊地兒,直到部隊完成使命撤離。”

  研學游的蓬勃,不止于“紅色”吸引力。從提供藏式簡餐的餐館到出租民族服飾的工作室,從景區里講解紅色故事的向導到帶著游客體驗騎馬的藏族阿媽……他們笑著說:“以前靠放牧,現在靠‘講故事’吃飯,日子更有奔頭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晏縣共接待游客45.96萬人,同比增長79.81%;收入14200.6萬元,同比增長92.76%。紅色研學正成為串聯起文化傳承、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紐帶。

  “來時想知道‘兩彈一星’精神有多偉大,走時才懂,偉大藏在每一個平凡人的堅守里。”返程時,一群結束研學的大學生交談說。這或許就是紅色研學游最珍貴的饋贈——它讓歷史有了溫度,讓文化有了活力,更讓這片土地在四方來客的腳步里,奏響了融合共生的新樂章。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十五五”規劃專家建言資政專題會召開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專業職務任職資格評審通知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海西州攜手華為共繪數字轉型新圖景
天峻縣“智閣魯如”暨農牧民傳統運動會開幕
24H熱點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傳統智慧+科技賦能重...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等待馬...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
巡診四千里 情暖三江源
2025年“全民健身日”主題活動暨青海省“全民健身...
參與全民健身 樂享運動健康——2025年“全民健身日...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做實“三筆賬” 守好集...
熱點圖片
西成鐵路青海段開始架梁
西成鐵路青海段開始架梁
【年中經濟微觀察】鐵路貨運忙 經濟活力足
【年中經濟微觀察】...
力量碰撞間 共筑同心圓——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式摔跤北嘎項目比賽現場見聞
力量碰撞間 共筑同心...
迎著“彩虹”跑向健康——2025年互助縣七彩健康跑見聞
迎著“彩虹”跑向健...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激情對抗,讓精彩綻放!——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九輪海北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烈日逐夢,為榮耀而戰!——第二屆“青超聯賽”第九輪黃南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再創奇跡!雪豹幼崽凌小芒成功救護
再創奇跡!雪豹幼崽...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西寧兩重煙火里的民生圖譜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紅研賦能,激活發展“新引擎”——青海縣域經濟發展觀察·海晏篇

青海日報
2025-08-18 07:2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紅研賦能,激活發展“新引擎”——青海縣域經濟發展觀察·海晏篇

青海日報
2025-08-18 07:2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紅研賦能,激活發展“新引擎”——青海縣域經濟發展觀察·海晏篇

  • 2025-08-18 07:22:21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這片“遙遠的地方”,孕育了“兩彈一星”的驚天偉業,被譽為“兩彈搖籃、西海故郡”,更因“兩彈一星”精神成為挺起民族脊梁的精神地標。這里便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

  如今,這份鐫刻在戈壁灘上的精神財富,正以紅色研學為紐帶,悄然轉化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作為全國紅色教育重要基地,海晏縣依托原子城紀念館等獨有的歷史遺存,將“兩彈一星”精神打造成沉浸式研學IP。隨著研學旅行熱潮興起,這里已成為省內外干部群眾追尋初心、接受教育的“紅色學堂”。

  人流帶來消費流,研學經濟不僅激活了交通、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更催生了“原子城文創”“高原特產工坊”等新業態,帶動農牧民通過民宿經營、手工藝品銷售實現增收。

  從精神高地到經濟熱土,海晏縣正以紅色資源為筆、以實干創新為墨,書寫著資源型縣域轉型發展的鮮活答卷。此次調研,我們將深入這片熱土,解碼“精神IP”賦能縣域經濟的“海晏路徑”,探尋這片紅色熱土在新時代的振興密碼。

原子城紀念館。殷之皓 攝

  深挖紅色富礦

  建強研學陣地

  夏日的金銀灘草原,綠草如茵、繁花遍地。此時的海北,不僅有草原的生機盎然,更因紅色研學的熱潮而增添了幾分厚重。

  7月30日,在建軍98周年之際,青海“八一”紅色研學列車從西寧站駛出,全省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軍休干部代表齊聚一堂,循著歷史的足跡,走入“兩彈一星”精神的發源地追溯紅色記憶、汲取奮進力量,讓軍人本色在紅色研學中熠熠生輝。

  如何持續加強對原子城歷史及“兩彈一星”精神內涵的挖掘運用?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副館長杜文林介紹:“我們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制作并發布紅色故事、文物故事及藏漢、蒙漢雙語講解內容等,將紅色資源整合為可聽、可視、可感、可觸的多元化呈現形式,在提升紅色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的同時,又以優質內容吸引游客,為線下研學引流,形成‘線上傳播—流量轉化—線下消費’的良性循環,進一步釋放紅色資源的經濟潛力。”

  時代楷模紀念館以光影與文物重現英雄群像;登臨同寶山空軍營房遺址,俯瞰青海湖的浩瀚,讀懂何為“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這片承載共和國核工業搖籃的土地,每一寸砂石都鐫刻著“兩彈一星”精神的史詩。

  海晏縣錨定“兩彈一星”精神坐標,始終堅持以紅色資源為依托,以傳承紅色基因為核心,整合“221”基地舊址、時代楷模紀念館、王洛賓音樂藝術館等資源,延伸打造29處縣域本土教育陣地,納入紅色研學現場教學點矩陣,創新打造集“觀”現場、“講”歷史、“聽”事跡為一體的黨員干部培訓教育、青少年實踐教育“紅色研學線路”,成功構建紅色教育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格局。

  今年5月,海晏縣推出“走進金銀灘”紅色專列沉浸式體驗項目,通過“五一勞模專列”“六一紅領巾專列”等主題活動,多維度展示海晏紅色文化魅力。而研學列車的開行,本身就是紅色資源轉化為經濟動能的生動實踐——它不僅串聯起沿線紅色景點,更激活了“交通+文旅+研學”的產業鏈條,帶動列車票務、站點服務等關聯產業增收。

  “我們通過科技賦能、多維敘事和沉浸體驗,構建起‘沉浸體驗+分層教育+全域傳播’的紅色研學新模式,實現紅色教育從單向灌輸轉向多維互動模式,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高原樣板。自2009年開館以來,累計接待量突破440萬人次,年內接待紅色研學團隊108批次、11785人次,提供講解158場次。”杜文林說。

認真聆聽講解。海北州海晏縣委宣傳部供圖

  謀劃研學產業

  激活紅色引擎

  8月1日清晨,遠處的祁連山脈在晨曦中勾勒出蒼勁的輪廓,近處的風裹挾著草原的氣息,輕輕掠過中國原子城青少年紅色研學營地,為這片浸潤著紅色記憶的土地添了幾分靈動。

  手工鋸、F型木工夾、大力鉗……研學營地的“大國工匠 魯班工坊”主題教室內已透著熱鬧。一臺臺“迷你”版鉆機和臺鉗整齊固定在桌子兩側,旁邊的展示架上錯落擺放著“夢想號”火箭造型、卡通木制圓珠筆等,每一件作品都藏著專注與巧思。

  從西寧趕來的孩子們正圍著拋光機忙碌,小臉上滿是認真。

  “營地每一間教室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根據學員的類別、年齡和課程天數等,為其提供多樣化的研學體驗。”中國原子城青少年紅色研學營地負責人李常德說。作為海晏縣打造的集研、學、游于一體的紅色研學綜合實踐營地,這里規劃建設綜合教研區、素質拓展區等5個功能區。目前營地已順利通過省級研學營地評審,營地公寓、餐廳可容納上千人。

  以中國原子城青少年紅色研學營地建設為依托,海晏縣聚焦“紅色教育+生活體驗”紅色研學旅行,逐步推動紅色研學從黨員干部教育向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延伸,依托室內外設施和教具設計課程60余門,形成了以紅色之旅、生態之旅、綜合實踐活動之旅等為主線的青少年紅色研學精品參觀課程路線。

  同時,成立海晏縣紅色研學實踐中心,全面統籌謀劃紅色研學產業發展,成立青海兩彈一星研學旅行有限責任公司,推動產業走上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作的軌道。這種“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既保證了紅色教育的公益性,又通過市場化手段提升產業效益——三年來累計接待研學團隊113期12624人,實現研學收入1030.21萬元,帶動周邊餐飲、住宿、零售等行業增收。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海晏縣商品零售額完成1.21億元,同比增長3.0%。餐飲收入額完成0.41億元,同比增長3.2%。住宿業營業額完成0.1億元,同比增長1.0%,其紅色研學產業正逐漸成為海晏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游客在文迦牧場品嘗當地美食。文迦牧場供圖

  深耕文旅融合

  點燃紅色薪火

  當年輕人逐漸成為紅色旅游熱潮的主力軍,如何更好地延續這份“紅色”熱情,讓紅色研學更具生命力?由“90后”年輕人開設的文迦牧場給出了答案。

  夏日的青海湖畔,天空湛藍如洗,白云輕盈似夢,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文迦牧場的草原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游人絡繹不絕。大家或席地而坐愜意暢談,或舉著相機捕捉眼前的美景,笑聲、交談聲與遠處湖水的粼粼波光、草原上的清新氣息交融在一起。

  服飾區內,工作人員小馬正忙著幫游客挑選藏族服飾,系緊繡有吉祥花紋的精美腰帶后,再為游客編上藏式細辮……盡管從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小馬卻總笑著說:“紅色研學的厚重與草原風情的鮮活,在這里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了。”

  自2019年開業至今年6月,文迦牧場累計帶動周邊牧戶增收超7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300余個,發放勞動報酬達3500余萬元,成功激活了鄉村經濟脈絡,成為政企協同帶動共同富裕的典范。

  “篝火晚會開始啦!”夜幕降臨,一聲吆喝瞬間點燃全場熱情。身著民族盛裝的牧民們笑著拉起游客的手,大家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跳起鍋莊舞,歡快的鼓點與嘹亮的歌聲在夜空中回蕩。

  人群中,來自天津的游客張春榮和朋友跟著節奏舞動,活力四射的樣子引得周圍游客也忍不住加入進來。“白天我們參觀了原國營221廠一分廠,打心底里感受到了當年廣大科研人員艱苦創業的奮斗歷程。這是我第一次來大西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美得讓人挪不開眼!”一曲舞罷,張春榮難掩興奮地說。此刻,火光映著每個人臉上的笑容,溫暖而熱烈,成為旅途中最難忘的一抹亮色。

  在星空秘境酒店仰望璀璨星河,感受草原的遼闊與深邃;在文創中心挑選手工制作的牦牛冰箱貼,觸摸手作背后的真摯情感;在游牧民體驗區騎馬,沉浸式感受游牧生活的質樸與智慧;在藏香手工作坊親手制作一份帶著草原氣息的香包……憑借獨特的地理環境、宜人的自然氣候及深厚的人文底蘊,文迦牧場不僅成為眾多游客青海之行的網紅“打卡點”之一,更通過一系列休閑體驗設施,讓紅色旅游成功“圈粉”更多年輕人。

  海晏縣著力推進集“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研學教育”為一體的紅色研學旅游模式,大力發展“紅色研學+民族文化、農耕體驗、土特產銷售”的新產品新業態,依托青海湖、金銀灘草原等優質生態資源,達玉部落、文迦牧場等民俗風情點,推出“紅色研學+綠色生態+民俗體驗+鄉村旅游”等復合型研學線路5條,實現紅色研學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展,相互賦能,激發紅色旅游時代活力,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2024年海晏縣共接待游客151.66萬人次,旅游收入5.7億元,同比增長23.17%和22.18%。今年上半年共接待64.56萬人,收入21380.2萬元,同比增長28.48%和36.51%。

  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在生態與民俗里感受多元魅力,海晏縣以創新融合的紅色研學模式,既守護了歷史的厚重,又煥發了時代的活力。這份“紅色”熱情的持續升溫,不僅讓紅色研學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更讓每一次研學之旅都成為人們與歷史對話、與時代共振的生動實踐。

  記者手記:一場關于紅色力量的雙向奔赴(作者:王晶)

  穿梭于時代楷模紀念館、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原國營221廠一分廠等地,記者看到了研學游這一形式,正以蓬勃之勢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希望。

  過去,大家排隊參觀聽講解時安靜里總帶著幾分肅穆,像是完成一場莊重的“打卡”。而如今的研學隊伍中,年輕人成了主角,他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好奇,會追著問“當時的科研條件到底有多艱苦”,會圍著展柜里的舊儀器討論“這是怎么運作的”……曾經停留在課本上的黑白文字,在觸摸、聆聽與體驗中,變成了可感知、有溫度的記憶,紅色歷史也因此在年輕一代的心中扎得更深。

  而老年群體的“懷舊之旅”則賦予紅色文旅更深層的情感價值。他們帶著親身經歷或時代記憶走進研學點,在與年輕游客的交流中,讓個體記憶與集體歷史產生碰撞,讓青年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真實。故地重游,退伍老軍人王書祥難掩激動之情,“當年,我們就在這片土地上守衛221廠。雖然自然環境艱苦,可沒人喊過苦、叫過累,大家伙兒都憋著一股勁,要為國家守住這塊地兒,直到部隊完成使命撤離。”

  研學游的蓬勃,不止于“紅色”吸引力。從提供藏式簡餐的餐館到出租民族服飾的工作室,從景區里講解紅色故事的向導到帶著游客體驗騎馬的藏族阿媽……他們笑著說:“以前靠放牧,現在靠‘講故事’吃飯,日子更有奔頭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晏縣共接待游客45.96萬人,同比增長79.81%;收入14200.6萬元,同比增長92.76%。紅色研學正成為串聯起文化傳承、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紐帶。

  “來時想知道‘兩彈一星’精神有多偉大,走時才懂,偉大藏在每一個平凡人的堅守里。”返程時,一群結束研學的大學生交談說。這或許就是紅色研學游最珍貴的饋贈——它讓歷史有了溫度,讓文化有了活力,更讓這片土地在四方來客的腳步里,奏響了融合共生的新樂章。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王晶 丁玉梅 何嫻珺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中文字幕AV中文字无码亚|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伊人|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个|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日本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午夜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dvd|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日韩AV高清无码|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网站|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