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以往報修路燈,打電話還得輾轉多部門,如今掃碼10秒即可搞定申報!”近日,城東區居民王女士用手機掃描燈桿上的二維碼,上傳了不亮路燈的照片。西寧市智慧照明綜合管理平臺同步接收反饋,經核實后維修車輛即刻趕赴現場——這是西寧智慧照明系統運行七年來,月均處理12起市民報修的日常縮影。
從“人工”到“智能”:路燈管理煥新升級
從“人工巡檢”轉向“市民共治”,從“經驗調光”升級為“數據控能”,西寧市正以11萬盞“會思考”的路燈,重新定義城市照明的溫度與效率。2018年9月,市城鄉建設局投入580余萬元,對主城區路燈實施智能化改造,集成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將每一盞路燈納入智能化管理網絡。通過在路燈專用箱變及開關柜安裝智能傳感器與控制器,系統可實時采集路燈運行狀態、電流、電壓、功率等數據,并傳輸至管理平臺進行分析處理。
遠程控能+精準監測:管理效率顯著提升
“如同為路燈配備‘千里眼’與‘順風耳’,我們能實時掌握每盞路燈的工作情況。”市城鄉建設局局屬單位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依托該系統,管理人員可在辦公室通過電腦或手機遠程啟閉路燈,根據不同時段、天氣條件靈活調整路燈亮度與開關時間,實現照明資源精準配置與高效利用。智慧城市照明GIS綜合管理系統的核心亮點之一,是其強效的故障排查與預警功能。系統對采集數據實時分析,一旦發現路燈出現燈泡損壞、線路故障、電壓不穩、供電中斷等故障或異常,會立即觸發警報,并在管理平臺精準顯示故障位置、類型等信息。
故障排查:從“大海撈針”到“精準定位”
“過去巡檢路燈如同‘大海撈針’,需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排查故障。如今系統可直接告知哪盞燈出了問題、具體位置,我們只需按指引前往維修,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參與路燈維修的工作人員感慨道。該系統還創新推出“二維碼+微信”報修模式,構建從“政府包辦”到“全民參與”的市民掃碼共治機制:市民掃描路燈燈桿二維碼后,可直接選擇故障類型,相關信息同步至管理平臺并自動定位故障點。
七年來,市民累計上報故障798次,準確率超98%,成為城市管理的“移動探頭”。“有次晚上下班發現路燈不亮,掃碼后次日早晨就修好了。”在南川工業園區工作的劉先生表示,“這種參與感讓城市更像自己的家。”
智能調光:助力節能降耗與可持續發展
在實現智能化管理的同時,智慧城市照明GIS綜合管理系統亦為西寧市節能降耗工作提供有力支撐。通過精確控制路燈亮度與開關時間,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據統計,系統升級后,市管照明設施年能耗降低26%以上,節省大量電費;系統還會根據不同季節、時段的自然光照情況調整路燈亮度,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又減少碳排放,為西寧市可持續發展筑牢基礎。
夜幕下,漫步西寧街頭,璀璨燈光與城市建筑、景觀交相輝映,無論是繁華商業區還是寧靜居民區,均能感受到智慧照明帶來的便利與溫馨。同時,良好的夜間照明環境提升了市民的安全感與幸福感,為城市夜間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現在晚上出門更安心,路燈亮且智能,感覺整個城市更有活力了。”飯后散步的市民張先生說。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