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近年來,西寧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持續提升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核心,強化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高位推動優化管理體系。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通過召開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等會議進行部署和調度,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作。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方案》,明確14條具體措施,針對湟水河流域保護出臺了《西寧市湟水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規劃,統籌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工作機制,為有序推進湟水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生態修復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施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東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進一步提升湟水河流域林草生態涵養功能和溝谷復合生態系統健康水平。自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以來,陸續實施湟水河河道綜合治理等多項生態治理和景觀提升項目,促進了河流水系生態功能修復。目前,濕地公園分布有野生植物146種、野生脊椎動物187種、濕地鳥類152種,濕地公園的生態服務價值從2020年的18億元攀升至2022年的45億元,其“城市之腎”的重要生態功能顯著提升。
強化執法監管維護水生態安全。持續深化河湖長制,每月通過“夏都河長”App實現巡河約6000人次,有效保障河湖生態空間。全力推進生態環境部交辦的1689個入河排口監測、溯源、整治任務。強化跨部門執法聯動,生態環境、林草、公安等部門協調溝通,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草原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完成全市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收繳巴西龜、鱷雀鱔、牛蛙等外來物種200余只,均已實施無害化處理。
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全民參與。在“世界環境日”“生物多樣性日”等重要宣傳節點組織開展主題科普宣傳活動,持續開展“濕地保護志愿服務”“文明觀鳥”等活動,營造全民參與保護的良好氛圍。同時,進一步加大新媒體宣傳力度,通過野生動物慢直播、云上觀園等形式,借助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媒體傳播雪豹、丁香等高原野生動植物和濕地生態科普知識,凝聚全社會野生動植物保護共識,助力打造“雪豹之都”。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