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文化中國行】永不褪色的金銀灘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晶
發布時間:2025-08-26 07:02:40
編輯:童洋
QQ圖片20250826060011游人認真參觀。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19日,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的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內人頭攢動。

  走進展館,迎面而來的“巍巍豐碑”四個大字,讓震撼直抵心靈。兩側展板上,于敏、王淦昌、鄧稼先等“兩彈元勛”熟悉的臉龐依次映入眼簾,訴說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0世紀50年代,面對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果斷作出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1958年,黨中央決定在青海省境內的金銀灘草原,秘密建設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試驗和生產基地。

  “半個多世紀前,數萬名科研人員、技術工人、解放軍指戰員從五湖四海奔赴至金銀灘,隱姓埋名,艱苦奮斗,克服重重困難,開啟了我國核武器研制的傳奇之路,造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講解員低沉有力的聲音在展廳中回蕩,將那段隱姓埋名、攻堅克難的往事娓娓道來。

  展廳內,東風二甲導彈彈體的金屬外殼上,斑駁痕跡仿佛還凝結著當年發射試驗時的震撼回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鈾球加工專用車床上細密劃痕,似乎還留存著當年科研人員俯身操作的溫度;高速轉鏡掃描相機的鏡頭早已蒙塵,卻精準記錄下蘑菇云騰空而起的瞬間……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處處動人的場景,無聲地訴說著科研工作者“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赤誠之心。

QQ圖片20250826060021游人拍照記錄。

  參觀者或駐足于泛黃的檔案前,凝視著那些記錄著艱苦歲月的字跡;或在陳舊的實驗儀器旁久久佇立,試圖觸摸當年科研工作者指尖的溫度……從東北來的退伍老兵李建國,帶著7歲的孫子一路仔細參觀了前廳、東方巨響、巍巍豐碑、歷史抉擇、激情歲月、勇攀高峰、偉大成就、筑夢復興8個展廳。在“激情歲月”展廳,看到李覺將軍當年居住的帳篷復原場景,聽著講解員講述那段艱苦歲月的細節,李建國的眼眶不禁紅了:“當年我在部隊時就常聽老兵說起這里的故事,卻沒想到條件會苦到這個地步,他們真是把命都豁出去了啊!”

  時間回到1958年8月,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九局局長、核武器研究院院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李覺將軍,帶領一支20多人的隊伍、3頂帳篷、4輛解放牌卡車、4輛蘇制越野吉普車,先行進入金銀灘草原,負責勘察設計,完成最初的水源和地質勘測任務。他們以3頂帳篷起家,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頂著風雪安營扎寨,建起了草原“干打壘”、地下窩棚和半地下宿舍。當基地第一批新房建成后,李覺將軍下了一道振奮人心的命令:“把新建的房子讓給為明年核試驗工作的工人和科技人員,干部一律住帳篷。”他也帶頭住在帳篷里。

  住帳篷,睡行軍床,用木箱子辦公,喝融化的雪水……當時,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不論職位高低,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辦公。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扎根高原,蓋廠房、修鐵路、筑公路,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后來,李覺將軍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描述:“基地選定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牧區。這里氣壓低、氧氣少,水燒不到沸點,飯煮不到全熟,一年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襖。盡管90%的人都出現高原缺氧、高原水腫等病癥,但廣大技術人員依舊堅持在風雪交加的野外工作。”

QQ圖片20250826060028李覺將軍居住的帳篷復原場景。王晶 攝

  看到爺爺眼眶泛紅,一旁的小孫子仰著小臉好奇地追問:“爺爺,他們為啥要跑到這么遠的地方搞試驗呀?”李建國輕輕摸了摸孫子的頭,聲音帶著一絲哽咽:“因為他們想讓咱們國家能挺直腰桿,再也不受別人欺負。”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羅布泊荒漠騰空而起,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西部地區上空爆炸成功。

  從此,中華民族挺起了脊梁!

  如今,金銀灘的風早已吹散了當年的保密印記,帳篷與“干打壘”的痕跡也漸漸融進草原的肌理,但那片土地上凝結的“兩彈一星”精神,卻早已化作中華民族的精神密碼,在一代代人心中生根發芽。

  “原子城紀念館通過科技賦能、多維敘事和沉浸體驗,構建起‘沉浸體驗+分層教育+全域傳播’的紅色研學新模式,實現紅色教育從單向灌輸向多維互動的轉型,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高原樣板。”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副館長杜文林說。從核武器研發基地到愛國主義教育陣地,這里不僅延續著紅色精神的薪火,更承載著強國夢想的接力。

  歲月流逝,精神不朽。展墻上,“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字樣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它如旗幟、似號角,在新時代繼續引領人們沖破險阻、不畏勞苦,向著民族復興的征程奮力攀登。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吳曉軍看望慰問抗戰老戰士并頒發紀念章
羅東川看望慰問抗戰老同志并頒發紀念章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專業職務任職資格評審通知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西寧市:打造“青情匯救”救助幫扶模式
青海湟源縣:青蒜苗撬動億元大產業
24H熱點
青海多舉措遏制違法超限超載運輸“頑疾”
青海省開展第九次殘疾預防日宣傳教育活動
今年旅游旺季青海客流量增加投訴率下降
青海湖以生態研學全方位展現保護成效
省人大常委會督辦代表建議并開展物業管理專題調研...
8月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4.7%
國家能源集團青海海北公司年發電量突破八億千瓦時
在深化認識中凝聚奮進力量 在實干擔當中持續轉變作...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省人社廳:“四...
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圓滿閉幕
熱點圖片
【相約神韻黃南 共譜團結新篇——聚焦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瞬間】駿馬飛馳,賽道爭桂冠 藏棋對決,方寸見鋒芒
【相約神韻黃南 共譜...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上演《戲韻河湟 異彩紛呈》戲劇專場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
2025年青海土族安昭納頓活動開幕
2025年青海土族安昭...
高原競風流 石榴別樣紅
高原競風流 石榴別樣紅
青海湟中上山莊:村房短住重塑當代人的慢生活
青海湟中上山莊:村...
【相約神韻黃南 共譜團結新篇——聚焦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心聲】堅守崗位為賽會奉獻另一種精彩
【相約神韻黃南 共譜...
【相約神韻黃南 共譜團結新篇——聚焦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瞬間】這邊草原飛馳 那面武藝爭雄
【相約神韻黃南 共譜...
【相約神韻黃南 共譜團結新篇——聚焦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心聲】一根擰緊的繩,十二顆心的力量
【相約神韻黃南 共譜...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化中國行】永不褪色的金銀灘

青海日報
2025-08-26 07:0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化中國行】永不褪色的金銀灘

青海日報
2025-08-26 07:0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化中國行】永不褪色的金銀灘

  • 2025-08-26 07:02:40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50826060011游人認真參觀。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19日,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的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內人頭攢動。

  走進展館,迎面而來的“巍巍豐碑”四個大字,讓震撼直抵心靈。兩側展板上,于敏、王淦昌、鄧稼先等“兩彈元勛”熟悉的臉龐依次映入眼簾,訴說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0世紀50年代,面對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果斷作出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1958年,黨中央決定在青海省境內的金銀灘草原,秘密建設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試驗和生產基地。

  “半個多世紀前,數萬名科研人員、技術工人、解放軍指戰員從五湖四海奔赴至金銀灘,隱姓埋名,艱苦奮斗,克服重重困難,開啟了我國核武器研制的傳奇之路,造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講解員低沉有力的聲音在展廳中回蕩,將那段隱姓埋名、攻堅克難的往事娓娓道來。

  展廳內,東風二甲導彈彈體的金屬外殼上,斑駁痕跡仿佛還凝結著當年發射試驗時的震撼回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鈾球加工專用車床上細密劃痕,似乎還留存著當年科研人員俯身操作的溫度;高速轉鏡掃描相機的鏡頭早已蒙塵,卻精準記錄下蘑菇云騰空而起的瞬間……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處處動人的場景,無聲地訴說著科研工作者“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赤誠之心。

QQ圖片20250826060021游人拍照記錄。

  參觀者或駐足于泛黃的檔案前,凝視著那些記錄著艱苦歲月的字跡;或在陳舊的實驗儀器旁久久佇立,試圖觸摸當年科研工作者指尖的溫度……從東北來的退伍老兵李建國,帶著7歲的孫子一路仔細參觀了前廳、東方巨響、巍巍豐碑、歷史抉擇、激情歲月、勇攀高峰、偉大成就、筑夢復興8個展廳。在“激情歲月”展廳,看到李覺將軍當年居住的帳篷復原場景,聽著講解員講述那段艱苦歲月的細節,李建國的眼眶不禁紅了:“當年我在部隊時就常聽老兵說起這里的故事,卻沒想到條件會苦到這個地步,他們真是把命都豁出去了啊!”

  時間回到1958年8月,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九局局長、核武器研究院院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李覺將軍,帶領一支20多人的隊伍、3頂帳篷、4輛解放牌卡車、4輛蘇制越野吉普車,先行進入金銀灘草原,負責勘察設計,完成最初的水源和地質勘測任務。他們以3頂帳篷起家,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頂著風雪安營扎寨,建起了草原“干打壘”、地下窩棚和半地下宿舍。當基地第一批新房建成后,李覺將軍下了一道振奮人心的命令:“把新建的房子讓給為明年核試驗工作的工人和科技人員,干部一律住帳篷。”他也帶頭住在帳篷里。

  住帳篷,睡行軍床,用木箱子辦公,喝融化的雪水……當時,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不論職位高低,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辦公。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扎根高原,蓋廠房、修鐵路、筑公路,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后來,李覺將軍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描述:“基地選定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牧區。這里氣壓低、氧氣少,水燒不到沸點,飯煮不到全熟,一年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襖。盡管90%的人都出現高原缺氧、高原水腫等病癥,但廣大技術人員依舊堅持在風雪交加的野外工作。”

QQ圖片20250826060028李覺將軍居住的帳篷復原場景。王晶 攝

  看到爺爺眼眶泛紅,一旁的小孫子仰著小臉好奇地追問:“爺爺,他們為啥要跑到這么遠的地方搞試驗呀?”李建國輕輕摸了摸孫子的頭,聲音帶著一絲哽咽:“因為他們想讓咱們國家能挺直腰桿,再也不受別人欺負。”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羅布泊荒漠騰空而起,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西部地區上空爆炸成功。

  從此,中華民族挺起了脊梁!

  如今,金銀灘的風早已吹散了當年的保密印記,帳篷與“干打壘”的痕跡也漸漸融進草原的肌理,但那片土地上凝結的“兩彈一星”精神,卻早已化作中華民族的精神密碼,在一代代人心中生根發芽。

  “原子城紀念館通過科技賦能、多維敘事和沉浸體驗,構建起‘沉浸體驗+分層教育+全域傳播’的紅色研學新模式,實現紅色教育從單向灌輸向多維互動的轉型,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高原樣板。”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副館長杜文林說。從核武器研發基地到愛國主義教育陣地,這里不僅延續著紅色精神的薪火,更承載著強國夢想的接力。

  歲月流逝,精神不朽。展墻上,“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字樣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它如旗幟、似號角,在新時代繼續引領人們沖破險阻、不畏勞苦,向著民族復興的征程奮力攀登。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王晶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制服|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性无码专区一色吊丝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中文字幕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99re只有精品8中文|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 五月婷婷无码观看|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制服|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视频| 下载天堂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