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初秋八月,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申中鄉天高云淡,獨特的“冷涼氣候”孕育出當地蔬菜產業的明星——湟源胡蘿卜。站在田地中,田壟上整齊地種植著胡蘿卜,翠綠的纓子在微風中晃動,格外喜人;放眼望去,隆起的田壟與壟下黃褐色的土地交織,繪就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田園畫卷。
這幅畫卷的背后,藏著高原得天獨厚的自然密碼:湟源縣氣候冷涼、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光合效率高且病蟲害少;種植區周邊無大型工礦企業,大氣潔凈無污染,土壤、空氣、水質均符合種植標準,2005年該地被省農業農村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委員會”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這里產出的胡蘿卜糖分高、味道甜、適口性好,色澤鮮亮、表皮平整光滑,2016年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2018年“湟源胡蘿卜”正式獲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銷往甘肅、陜西、四川、河南等地,深受市場青睞。湟源胡蘿卜能贏得市場,除了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外,更得益于種植技術的持續革新。
站在湟源縣申中鄉新泉村的胡蘿卜種植試驗田里,湟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永順回憶起胡蘿卜種植的“崢嶸歲月”。早年間,這里的胡蘿卜都在平地上種,產量老是上不去,技術人員特意跑到內蒙古學習,把胡蘿卜種高一點的“高壟種植”,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產量,可由于水土條件不一樣,胡蘿卜苗成活率低得讓人犯愁。“還得是結合本地情況來!”技術人員又研究出“半高壟+機械編種”的法子:把田壟降低一點,好讓胡蘿卜接觸更多水分和肥料,種子也是一粒粒編織在帶子上再一起種進田里。
“這樣種出來的胡蘿卜可好了,一畝地能收8000多斤,個頭也有40公分長,既保證了產量和成活率,還提高了胡蘿卜的品質。”據介紹,現在試驗田里的這些胡蘿卜都用上了“滴灌技術”,水和肥料像“打點滴”一樣注入土壤,保證了胡蘿卜生長的水肥條件,同時,在多種先進技術的結合下,一畝地能收1.2到1.3萬斤,商品率也提高到了90%以上。將來,這里還將引進更多新品種,使用推廣新技術,不斷提高湟源胡蘿卜的產量和品質。一片片胡蘿卜種植示范田種出了老百姓的致富夢,也種出了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如今,整個湟源縣共種植了1000畝胡蘿卜,畝均產能達4.5噸,比以前的種植方法多出50%。僅胡蘿卜種植產業就帶動周邊村約500人參與務工,綜合土地流轉、務工收入預計帶動附近村民增收65萬元。村民們在胡蘿卜田間辛勤勞作,臉上洋溢著笑容,身上充滿了力量。
。▉碓矗何鲗幫韴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