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28日10時許,距離西寧火車站5公里外的西寧動車運用所,身著制服的陳曉寧在值班日志上鄭重簽下姓名。作為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機務段的一名動車司機,他當日負責D2688次西寧至蘭州段的動車組列車運輸任務。

晨光中的第一道防線
發(fā)車前兩小時,陳曉寧已準時抵達動車運用所,開始行車前的準備工作。
在門口的鏡子前整理好儀容后,陳曉寧走向派班室的酒精測試儀——這是動車司機出勤的第一道關卡。他深吸一口氣,對準酒精測試儀平穩(wěn)吹氣,屏幕很快跳出“0.0mg/100ml”的數(shù)值。
“開車前嚴禁飲酒是鐵規(guī)矩,我們手上握著乘客的生命安全,不能抱有僥幸心理。”陳曉寧說。
過了酒精測試關,陳曉寧來到出退勤一體機前,輸入工號與車次后,D2688次的運行計劃清晰呈現(xiàn)。他逐字核對限速區(qū)段、限速值等關鍵信息,還通過“朗誦-復誦”方式確認數(shù)據(jù)無誤。
陳曉寧說:“這些數(shù)據(jù)是行車的‘神經中樞’,毫厘之差都可能引發(fā)連鎖反應。”
多日陰雨天氣,認真傾聽派班人員傳達的汛期行車安全卡控措施及重點注意事項后,陳曉寧按壓指紋、身份識別后,準時出勤。隨后,他走進存車場,登上動車組的駕駛艙,熟練地調整座椅,打開監(jiān)控系統(tǒng),逐項自檢設備指示燈依次亮起、閃爍、穩(wěn)定,所有設備均顯示“自檢良好”。
緊接著,陳曉寧在鍵盤上輸入車次參數(shù),設置ATP(列車自動防護系統(tǒng))。“ATP是‘智能保鏢’,但司機絕不能依賴它,時刻保持警惕才是根本。”陳曉寧說。
11時38分,陳曉寧右手平穩(wěn)推動操縱桿,動車緩緩駛離動車運用所,朝著西寧火車站進發(fā)。
60秒1次的安全提醒
12時,陳曉寧再次確認儀表盤數(shù)據(jù),拿起數(shù)字無線對講設備沉穩(wěn)匯報:“D2688次司機準備完畢,請指示!”
此時的西寧火車站候車大廳里,D2688次列車開始檢票。陳曉寧目視前方,關注動車的各項數(shù)據(jù),等候發(fā)車信號。
12時15分,出站信號綠燈亮起!陳曉寧推動操縱桿,列車平穩(wěn)駛出站臺。窗外的城市飛速倒退,動車速度表指針穩(wěn)步攀升至每小時200多公里。
駕駛艙內的陳曉寧,視線始終在前方信號燈與儀表盤間切換。每隔約60秒,他的腳尖便會踩一次無人警惕按鈕——這是防止長時間駕駛走神的安全保險。
“超過60秒不踩,列車會自動緊急制動,就是提醒司機時刻保持清醒。”陳曉寧說,“彎道多、坡度大、隧道密集,這是蘭新客運專線青藏集團公司管內線路的特色‘考題’。既要保證平穩(wěn)舒適,又要精準控速,容不得半點馬虎。”
自2014年成為一名動車司機,陳曉寧已在蘭新客運專線上不知跑了多少遍,沿途路況早已刻在他的腦海里。隨著路況變化,他身體微微前傾,雙手微調操縱桿,每一次對操縱桿位置的修正,都藏著千錘百煉的經驗。
“對動車司機而言,動態(tài)瞭望是貫穿全程的終極考驗。”陳曉寧說,他們要在極速行車中,緊盯前方1000米外的軌道、信號燈與線路標識:既要從倒退的地貌里精準捕捉隧道入口、彎道警示,預判坡度變化;又要在陰雨、雪霧天氣中穿透遮擋,分辨信號燈的黃綠紅。
陳曉寧說:“哪怕一秒視線偏移,都可能錯過險情預警。我們多一分專注,旅客就多一分安全。”
13時18分,列車準時?吭谔m州西站。陳曉寧隨即拿起行車日志,記錄運行狀態(tài)、設備表現(xiàn)、天氣變化與細微異常——這既是對本次行程的復盤,也是為后續(xù)行車積累經驗。
交接班后,陳曉寧的身影融入出站的人流。待休整兩個多小時后,他又將踏上下一趟值乘旅程。
風雪中的安全守護
蘭新客運專線青海段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帶,氣候多變是這里的常態(tài)——前一秒還是晴空萬里,下一秒可能就陰云密布、雨雪突襲,給列車駕駛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對陳曉寧而言,除了精準操控與時刻瞭望,熟練應對突發(fā)狀況也是高原動車司機必須掌握的硬技能。
有一年冬天的一次值乘經歷,讓陳曉寧記憶猶新。當時,他駕駛列車行駛至祁連山腳下時,原本晴朗的天氣突然下起大雪,很快軌道上就積了一層雪。他突然感到列車輕微晃動,儀表盤上的速度表指針開始不穩(wěn)定。憑借多年的經驗,他立刻判斷出是車輪在積雪鋼軌上出現(xiàn)空轉,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列車牽引力下降,甚至引發(fā)制動失效。
陳曉寧第一時間通過數(shù)字無線對講機向調度中心匯報,立刻按下撒砂系統(tǒng)按鈕,列車底部的撒砂裝置開始向鋼軌撒細砂,增加車輪與鋼軌之間的摩擦力。同時,他雙手緊緊握住操縱桿,緩慢調整牽引力,避免因牽引力過大導致空轉加劇。
“當時心里確實有點緊張,但不能慌,一慌就容易出錯。”陳曉寧回憶說,他的目光在前方軌道、儀表盤與撒砂系統(tǒng)指示燈之間快速切換,密切關注列車運行狀態(tài)。大約1分鐘后,列車的晃動逐漸減弱,速度表指針恢復穩(wěn)定,他懸著的心才慢慢放下。隨后,他繼續(xù)保持低速行駛,直到列車駛出積雪區(qū)段,確認線路無異常后,才逐漸提升車速,最終安全抵達目的地。
從發(fā)車前的精心準備到行駛中的全神貫注,再到抵達后的細致復盤,動車司機陳曉寧的日常工作,是眾多高原動車司機的縮影。他們用日復一日的堅守,將安全二字刻進每一段行程,讓高原鐵路成為連接遠方與家的平安線,守護萬千旅客的平安歸途。
。▉碓矗何骱6际袌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