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首個城市級可信數據空間——西寧市城西區可信數據空間啟動。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9月21日,“數聚青海·鏈通絲路”2025首屆青海數據要素生態大會在西寧舉辦。
青海省數據局局長靳力在大會上介紹,青海正積極貫徹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加速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全力打造西部數字經濟新高地。近年來,青海緊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主動融入“東數西算”國家布局及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率先推動綠色算電協同發展,構建起“1+2+N”綠色算力基地發展布局,成功實現“變綠電為綠算、變電纜為光纜、變瓦特為比特”的轉型,為開辟發展新賽道奠定堅實基礎。
城西區政府區長張恒山說,作為西寧中心城區,城西區積極融入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大局,探索“算力筑基、場景賦智、生態興城”發展之路,全力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青藏高原首個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青海昆侖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在城西區建成投運,標志著城西區在數字經濟新賽道上實現質的突破。
大會現場,多項關乎青海數據要素發展的重磅舉措集中落地。青海省數據要素流通服務創新中心舉行揭牌儀式,標志著省級數據要素統籌、交易、流通和運營平臺完成升級,將在制度創新、場景孵化、生態集聚等方面發揮樞紐作用。青海省首個城市級可信數據空間——西寧市城西區可信數據空間啟動。大會現場演示了“可信數據空間+隱私計算”技術路徑,提出以“一區三中心”架構——即區級數據中樞、行業數據節點、企業數據節點,實現政務、金融、民生等領域數據的安全共享與價值釋放,為打造“西部數據港”核心承載區提供技術藍圖。
現場,青海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省畜牧總站與城西區共同簽署“牦牛貸”金融合作協議并完成授牌。項目將依托牧場物聯網、牦牛耳標、衛星遙感數據等,建立活體資產動態評估模型,將傳統畜牧業轉化為可計量、可風控、可融資的數字資產,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牧民少跑腿”,為青海畜牧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