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從青海省氣象臺了解到,7月30日,青海省標準化協會通過《高原冷水魚養殖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團體標準立項審查。
該項標準由海南藏族自治州氣象局牽頭申報,聯合環保部門及相關企業共同參與編制,該標準聚焦青藏高原等特殊地理環境下冷水魚(如三文魚、虹鱒、鮭鱒魚等)養殖產業,首次構建科學、統一的氣象服務效益量化評估體系。
內容涵蓋高原冷水魚養殖氣象服務的范圍、指標權重、效益量化模型及評估流程,精準量化溫度、水體溶氧、日照時長、災害性天氣等關鍵氣象要素對增產增效的實際貢獻,推動養殖技術優化升級。通過評估氣象預報預警、氣候可行性論證等服務的經濟價值,該項標準將引導氣象部門研發更貼合高原需求的專項產品,如低溫寒害預警、水體溶氧預測模型等,提升服務針對性與精細化水平。
《高原冷水魚養殖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團體標準填補了高原特色漁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的空白,以科學方法貫通“氣象—生產—生態”鏈條價值,標志著高原水產養殖氣象服務邁入標準化、精細化新階段。《高原冷水魚養殖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團體標準將增強青藏高原等地區冷水魚產業韌性,吸引科技與資本投入,助推“氣象+生態養殖”綠色產業鏈發展。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