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新村向“新”——鄉村振興一線調研(下)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張多鈞 咸文靜
發布時間:2025-08-11 07:44:46
編輯:趙婕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班彥,一個感恩的地方!”

  炎炎夏日,走進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村委會大樓上的幾個大字格外醒目,樸實的標語是村民由衷的心聲。這份感恩,源于鄉親們告別窮山溝、迎來新生活后的真切感受。

  村文化廣場上,身著鮮艷民族服飾的土族阿姑,跳著歡快的安召舞。廣場旁,村民擺出自家地里豐收的農產品,焪鍋洋芋、焜鍋饃饃等一道道鄉土美食,吸引著游客駐足。

  “前些日子剛送走一個省外的研學團隊,這幾天又來了一個省內高校的社會實踐團隊。”正忙著招呼游客的張卓麻什姐說。

  過去,班彥村五、六社世代居住在沙溝山上。行路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務工難、娶妻難的“六難”問題,像沉重的枷鎖,嚴重制約著村子發展。如今,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班彥村徹底變了模樣。

  7月21日至26日,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青海主題采訪團,走進一個個像班彥這樣的搬遷新村,看到的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新家園,聽到的是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的生動故事,感受到的是鄉親們依靠雙手增收致富的踏實勁頭。

wechat_2025-08-11_070051_592

俯瞰金田新村。才貢加 攝

  新產業

  在班彥村的盤繡園里,63歲的呂八月姐戴著老花鏡,正一針一線地繡著太陽花。“這花是縫在圍裙上的,是我們土族特有的樣式。”她邊繡邊說,“繡好圍裙后交給公司,他們賣出去,我們就能拿提成,一個月能掙個千把塊錢。”

  和呂八月姐一起在盤繡園里做活的,還有村里七八位老姐妹,都是六七十歲的年紀。過去住在山上,到了這個歲數,大多只能在家帶孫子。如今搬進了新村,村里的產業多起來,老人們也能給家里添點收入。

  盤繡園的負責人張卓麻什姐介紹:“村里的老人婦女基本都會土族盤繡。大家有空就來,每天還有20元基本工資。有些婦女白天忙,晚上抽空做一點,繡好的東西也可以送到園子里,我們統一幫她們出售,掙點錢補貼家用也挺好。”

  盤繡園主要是接訂單生產。開園到現在已經接了5萬多件訂單,收入有213萬多元,做盤繡的農戶,平均每戶能多掙一萬五千元。園子還培訓了370多人次的繡娘,帶動145戶人家參與。

  盤繡園隔壁,就是班彥村的酩餾酒作坊。這是村里的集體產業,從2019年建成投產,一年能產40噸酒,銷售額差不多有180萬元。酒坊直接帶動10位村民學習釀酒手藝,每年每戶能多賺一萬多元。

  借著打造“幸福班彥”這個旅游品牌,班彥村把黨員教育基地和研學活動結合起來,努力打響班彥的名氣,爭取在鄉村振興中帶個好頭。前兩年,張卓麻什姐將自家80平方米的房屋改造成民宿,接待游客。“子女都在外面上班,家里老兩口和四個小孫子,有些房間空著也是浪費,就改造成民宿,還能有點收入。”

wechat_2025-08-11_070135_572

盤繡串起幸福生活。張多鈞 攝

  如今,班彥村重點打造娛樂休閑和農事體驗等為一體的旅游體系,著力推進“農旅”“文旅”融合,形成以黨建引領,紅色經典旅游為主引擎,盤繡制作、酩餾酒釀造、光伏發電、特色養殖等致富產業多點開花、多元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傍晚,夕陽把村邊的麥田染得金黃。張卓麻什姐望著對面曾經居住的山坡感慨:“從那邊山頂搬下來,看著不遠,變化可真大。現在產業多了,我們掙錢的門路也多了。”

  新家園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的金田新村廣場上,熱鬧勁兒一點不比班彥村差。這里正在舉辦中川鄉“感恩杯”村BA籃球賽,旁邊還擺攤售賣農特產品。籃球場上,村民們拼搶激烈;場邊圍滿歡呼加油的村民;孩子們則被小吃攤吸引著,舍不得離開。整個廣場一片熱鬧景象。

  廣場上的喧鬧似乎沒打擾到鐘學蓮。她安安靜靜地待在家里納鞋墊。“去了也看不懂,還是在家自在,能干點活兒。”說話時,鐘學蓮臉上掛著樸實的笑容。

  這份安穩來之不易。2023年12月18日,甘肅省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鐘學蓮所在的草灘村受災嚴重。災后,政府把受災的金田村、草灘村群眾集中安置,建成了現在的金田新村。

  “我們是去年年底搬進來的。政府花大力氣,蓋了這么好的房子,水、電、路都方便,跟城里的樓房沒啥兩樣!”鐘學蓮笑著介紹。她家120平方米的新房,政府出了80平方米的錢,自家添了7萬元,住得更寬敞了。

  中川鄉鄉長劉培俊介紹,安置區離鄉政府1.5公里,提供了80、100、120、160平方米四種戶型讓大家選。目前,全鄉276戶、1283名受災群眾都搬進了新家。村里還配套建老年活動中心、幸福食堂、便民超市。

  走在村里,變化實實在在。新房子不僅漂亮結實,村里的路、燈這些基礎設施也更好了。嶄新的黨群服務中心成了辦事大廳,群眾選房、貸款、咨詢這些事,進這一個門基本都能辦妥。

  “現在不光有新房子住,日子也有新奔頭。”鐘學蓮說,她的兩個兒子都在鐵路公司上班,在縣城和新疆都買了房。她和丈夫專門接粉刷的活兒,家里還有十幾畝地,一家人一年下來能掙幾十萬元。

  新房蓋好了,道路修通了,新的產業也在起步,大家的心也更齊了。如今的中川鄉,正將災后重建與鄉村振興、和美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全力寫好災后恢復重建的“后半篇”文章。

  投資450萬元實施的中川鄉草灘村養殖建設項目已竣工,正在申請縣級驗收。2025年計劃實施金田草灘村災后重建村集體養殖產業建設項目,項目投資預算為523萬元。

  傍晚,村口的路燈亮了起來。幾個村民聚在一起閑聊,說起新房子,說起籃球賽的熱鬧,也說起剛起步的養殖場。鐘學蓮收好針線,準備做晚飯。炊煙裊裊升起,飄散在這個從災難中站起的新村莊上空。新家園有了,新生活,正一步步踏實往前走著。

  新生活

  走進果洛藏貢麻村,寬敞平整的村道將一幢幢獨具民族特色的藏式民居串聯在一起,掛在門前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衛生室讓村子有了生活的骨架。

  果洛藏貢麻村的故事,是從搬出山溝開始的。

  2014年,在政府的幫助下,果洛藏貢麻村的一百多戶牧民告別山溝里的游牧生活,搬到縣城周邊安了家。幾年下來,日子大變樣。靠著養牛羊、村集體分紅,村民腰包鼓了起來。

  “老黃歷得翻篇嘍!”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本瓦瑪選笑著說。去年村里試著搞直播,找了8位牧民當主播賣牛羊肉。“咱沒經驗,折騰一年,賣得不算多,不到二十萬。”今年他們換了法子,把直播間搬進了西寧的直營店,請專業團隊來弄,同城下單,最快一小時就能送到家。

  直播帶貨、直營店、小時達……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索南才夫旦看來,以前可不是這樣。

  “好東西賣不出去,牛羊都是散養散賣,好肉賣不上好價錢。現在路子寬了,靠著電商,不少年輕人回來了。”

wechat_2025-08-11_070220_363

牛羊肉包裝。咸文靜 攝

  還有啥新鮮事?

  一路向前,路邊一座新廠房挺顯眼。推門進去,工人正麻利地把牛肉分割、打包。真空包裝機“滋滋”響著。

  “這是成都直營店的單子。”迎上來的村委會副主任俄藏加現在還有個新身份——海北剛察貢洛農畜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他指著生產線告訴記者,去年村里辦起這公司,對收購牲畜進行統一屠宰、加工。公司還在西寧、山東聊城、河北固安、陜西咸陽等地開了直營店。粗略計算,目前已經賣出去三萬多公斤肉。

  怎么突然辦起公司了?

  索南才夫旦接過話頭:“以前肉販子上門收,價格都是對方說了算。我們跑市場發現,人家想要的是切好、包好的肉,不是整頭整只的牛羊。”

  摸清了門道,村里動作很快:辦公司搞加工,按放牧區域分設了三家合作社,黨支部領著公司、合作社、牧戶一起干。索南才夫旦算得明白:“公司收肉,每公斤比市場貴兩塊。肉按部位分類賣,像牛排、剔骨肉這些,一頭牛能多賣千八百塊。銷路穩了,價格也穩了。牧民也懂了,養好牛比多養牛更劃算,草場負擔輕了,錢還掙得多。”

  “沒錯,精細化分割并包裝后,軟肉、混裝肉、精品牛排等都有不同的價格。這樣更便于銷售,也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俄藏加補充道。

  眼看村里的牛羊肉賣得越來越好、越來越遠,俄藏加充滿干勁。

  “我們準備在西藏拉薩和玉樹藏族自治州再增加兩個牛羊肉直營店,把收購范圍也擴大一些,讓其他村的牧民都可以把牛羊賣到公司。”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吳曉軍: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羅東川: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招聘總成績及體檢等事項通知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互助縣野生動物“家底”出爐
青海西寧市:賽事黃金季活力綻放
24H熱點
【活力中國調研行】新村向“新”——鄉村振興...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青海黃南州:及...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
青海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三年行動
千年古韻煥新姿 民族團結譜華章——青海同仁首屆國...
第五屆中國青少年冰球聯賽全國總決賽在青海西寧市開賽
2025 年 “奔跑吧·少年” 青海西寧高原擊劍公開賽舉行
青海西寧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謹防蚊媒傳染病
青海西寧市:賽事黃金季活力綻放
青海互助縣野生動物“家底”出爐
熱點圖片
高原綠茵場上的吶喊與熱愛——第二屆“青超聯賽”第八輪青海玉樹州主場見聞
高原綠茵場上的吶喊...
平局也能這么炸翻全場——第二屆“青超聯賽”第八輪青海海北州主場見聞
平局也能這么炸翻全...
深耕細節 焐熱民生 青海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政務服務中心用心為民辦實事
深耕細節 焐熱民生 ...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快門內外 皆是人生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
“中華水塔”的生態蝶變——“兩山”理念青海實踐系列報道之一
“中華水塔”的生態...
“溯源昆侖·巡禮河湟”主題專場秀在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上演
“溯源昆侖·巡禮河湟...
2025年“奔跑吧·少年”青海西寧高原擊劍公開賽開幕
2025年“奔跑吧·少年...
2025年“全民健身日”主題活動暨青海省“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動啟動
2025年“全民健身日...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活力中國調研行】新村向“新”——鄉村振興一線調研(下)

青海日報
2025-08-11 07:4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活力中國調研行】新村向“新”——鄉村振興一線調研(下)

青海日報
2025-08-11 07:4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活力中國調研行】新村向“新”——鄉村振興一線調研(下)

  • 2025-08-11 07:44:46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班彥,一個感恩的地方!”

  炎炎夏日,走進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村委會大樓上的幾個大字格外醒目,樸實的標語是村民由衷的心聲。這份感恩,源于鄉親們告別窮山溝、迎來新生活后的真切感受。

  村文化廣場上,身著鮮艷民族服飾的土族阿姑,跳著歡快的安召舞。廣場旁,村民擺出自家地里豐收的農產品,焪鍋洋芋、焜鍋饃饃等一道道鄉土美食,吸引著游客駐足。

  “前些日子剛送走一個省外的研學團隊,這幾天又來了一個省內高校的社會實踐團隊。”正忙著招呼游客的張卓麻什姐說。

  過去,班彥村五、六社世代居住在沙溝山上。行路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務工難、娶妻難的“六難”問題,像沉重的枷鎖,嚴重制約著村子發展。如今,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班彥村徹底變了模樣。

  7月21日至26日,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青海主題采訪團,走進一個個像班彥這樣的搬遷新村,看到的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新家園,聽到的是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的生動故事,感受到的是鄉親們依靠雙手增收致富的踏實勁頭。

wechat_2025-08-11_070051_592

俯瞰金田新村。才貢加 攝

  新產業

  在班彥村的盤繡園里,63歲的呂八月姐戴著老花鏡,正一針一線地繡著太陽花。“這花是縫在圍裙上的,是我們土族特有的樣式。”她邊繡邊說,“繡好圍裙后交給公司,他們賣出去,我們就能拿提成,一個月能掙個千把塊錢。”

  和呂八月姐一起在盤繡園里做活的,還有村里七八位老姐妹,都是六七十歲的年紀。過去住在山上,到了這個歲數,大多只能在家帶孫子。如今搬進了新村,村里的產業多起來,老人們也能給家里添點收入。

  盤繡園的負責人張卓麻什姐介紹:“村里的老人婦女基本都會土族盤繡。大家有空就來,每天還有20元基本工資。有些婦女白天忙,晚上抽空做一點,繡好的東西也可以送到園子里,我們統一幫她們出售,掙點錢補貼家用也挺好。”

  盤繡園主要是接訂單生產。開園到現在已經接了5萬多件訂單,收入有213萬多元,做盤繡的農戶,平均每戶能多掙一萬五千元。園子還培訓了370多人次的繡娘,帶動145戶人家參與。

  盤繡園隔壁,就是班彥村的酩餾酒作坊。這是村里的集體產業,從2019年建成投產,一年能產40噸酒,銷售額差不多有180萬元。酒坊直接帶動10位村民學習釀酒手藝,每年每戶能多賺一萬多元。

  借著打造“幸福班彥”這個旅游品牌,班彥村把黨員教育基地和研學活動結合起來,努力打響班彥的名氣,爭取在鄉村振興中帶個好頭。前兩年,張卓麻什姐將自家80平方米的房屋改造成民宿,接待游客。“子女都在外面上班,家里老兩口和四個小孫子,有些房間空著也是浪費,就改造成民宿,還能有點收入。”

wechat_2025-08-11_070135_572

盤繡串起幸福生活。張多鈞 攝

  如今,班彥村重點打造娛樂休閑和農事體驗等為一體的旅游體系,著力推進“農旅”“文旅”融合,形成以黨建引領,紅色經典旅游為主引擎,盤繡制作、酩餾酒釀造、光伏發電、特色養殖等致富產業多點開花、多元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傍晚,夕陽把村邊的麥田染得金黃。張卓麻什姐望著對面曾經居住的山坡感慨:“從那邊山頂搬下來,看著不遠,變化可真大。現在產業多了,我們掙錢的門路也多了。”

  新家園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的金田新村廣場上,熱鬧勁兒一點不比班彥村差。這里正在舉辦中川鄉“感恩杯”村BA籃球賽,旁邊還擺攤售賣農特產品。籃球場上,村民們拼搶激烈;場邊圍滿歡呼加油的村民;孩子們則被小吃攤吸引著,舍不得離開。整個廣場一片熱鬧景象。

  廣場上的喧鬧似乎沒打擾到鐘學蓮。她安安靜靜地待在家里納鞋墊。“去了也看不懂,還是在家自在,能干點活兒。”說話時,鐘學蓮臉上掛著樸實的笑容。

  這份安穩來之不易。2023年12月18日,甘肅省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鐘學蓮所在的草灘村受災嚴重。災后,政府把受災的金田村、草灘村群眾集中安置,建成了現在的金田新村。

  “我們是去年年底搬進來的。政府花大力氣,蓋了這么好的房子,水、電、路都方便,跟城里的樓房沒啥兩樣!”鐘學蓮笑著介紹。她家120平方米的新房,政府出了80平方米的錢,自家添了7萬元,住得更寬敞了。

  中川鄉鄉長劉培俊介紹,安置區離鄉政府1.5公里,提供了80、100、120、160平方米四種戶型讓大家選。目前,全鄉276戶、1283名受災群眾都搬進了新家。村里還配套建老年活動中心、幸福食堂、便民超市。

  走在村里,變化實實在在。新房子不僅漂亮結實,村里的路、燈這些基礎設施也更好了。嶄新的黨群服務中心成了辦事大廳,群眾選房、貸款、咨詢這些事,進這一個門基本都能辦妥。

  “現在不光有新房子住,日子也有新奔頭。”鐘學蓮說,她的兩個兒子都在鐵路公司上班,在縣城和新疆都買了房。她和丈夫專門接粉刷的活兒,家里還有十幾畝地,一家人一年下來能掙幾十萬元。

  新房蓋好了,道路修通了,新的產業也在起步,大家的心也更齊了。如今的中川鄉,正將災后重建與鄉村振興、和美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全力寫好災后恢復重建的“后半篇”文章。

  投資450萬元實施的中川鄉草灘村養殖建設項目已竣工,正在申請縣級驗收。2025年計劃實施金田草灘村災后重建村集體養殖產業建設項目,項目投資預算為523萬元。

  傍晚,村口的路燈亮了起來。幾個村民聚在一起閑聊,說起新房子,說起籃球賽的熱鬧,也說起剛起步的養殖場。鐘學蓮收好針線,準備做晚飯。炊煙裊裊升起,飄散在這個從災難中站起的新村莊上空。新家園有了,新生活,正一步步踏實往前走著。

  新生活

  走進果洛藏貢麻村,寬敞平整的村道將一幢幢獨具民族特色的藏式民居串聯在一起,掛在門前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衛生室讓村子有了生活的骨架。

  果洛藏貢麻村的故事,是從搬出山溝開始的。

  2014年,在政府的幫助下,果洛藏貢麻村的一百多戶牧民告別山溝里的游牧生活,搬到縣城周邊安了家。幾年下來,日子大變樣。靠著養牛羊、村集體分紅,村民腰包鼓了起來。

  “老黃歷得翻篇嘍!”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本瓦瑪選笑著說。去年村里試著搞直播,找了8位牧民當主播賣牛羊肉。“咱沒經驗,折騰一年,賣得不算多,不到二十萬。”今年他們換了法子,把直播間搬進了西寧的直營店,請專業團隊來弄,同城下單,最快一小時就能送到家。

  直播帶貨、直營店、小時達……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索南才夫旦看來,以前可不是這樣。

  “好東西賣不出去,牛羊都是散養散賣,好肉賣不上好價錢。現在路子寬了,靠著電商,不少年輕人回來了。”

wechat_2025-08-11_070220_363

牛羊肉包裝。咸文靜 攝

  還有啥新鮮事?

  一路向前,路邊一座新廠房挺顯眼。推門進去,工人正麻利地把牛肉分割、打包。真空包裝機“滋滋”響著。

  “這是成都直營店的單子。”迎上來的村委會副主任俄藏加現在還有個新身份——海北剛察貢洛農畜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他指著生產線告訴記者,去年村里辦起這公司,對收購牲畜進行統一屠宰、加工。公司還在西寧、山東聊城、河北固安、陜西咸陽等地開了直營店。粗略計算,目前已經賣出去三萬多公斤肉。

  怎么突然辦起公司了?

  索南才夫旦接過話頭:“以前肉販子上門收,價格都是對方說了算。我們跑市場發現,人家想要的是切好、包好的肉,不是整頭整只的牛羊。”

  摸清了門道,村里動作很快:辦公司搞加工,按放牧區域分設了三家合作社,黨支部領著公司、合作社、牧戶一起干。索南才夫旦算得明白:“公司收肉,每公斤比市場貴兩塊。肉按部位分類賣,像牛排、剔骨肉這些,一頭牛能多賣千八百塊。銷路穩了,價格也穩了。牧民也懂了,養好牛比多養牛更劃算,草場負擔輕了,錢還掙得多。”

  “沒錯,精細化分割并包裝后,軟肉、混裝肉、精品牛排等都有不同的價格。這樣更便于銷售,也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俄藏加補充道。

  眼看村里的牛羊肉賣得越來越好、越來越遠,俄藏加充滿干勁。

  “我們準備在西藏拉薩和玉樹藏族自治州再增加兩個牛羊肉直營店,把收購范圍也擴大一些,讓其他村的牧民都可以把牛羊賣到公司。”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張多鈞 咸文靜
編輯:趙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区日韩特区永久免费系列|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电影|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岛国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国产无码区| 日韩A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97性无码区免费|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中文字幕 qvod|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2022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