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19日,記者從省文聯(lián)獲悉,《高原社火頌華年》《輪子秋》等我省10幅農民畫作品入圍國家級展覽復評,這些飽含泥土芬芳的畫作,以熾烈的色彩、質樸的筆觸,生動展現了新時代青海鄉(xiāng)村的蓬勃生機與農民的精神風貌。
為繁榮鄉(xiāng)村文化、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的“大地繪彩——2025年農民畫大展”將于2025年10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該展覽旨在推動優(yōu)質文化資源服務基層,培育文明鄉(xiāng)風。青海省美術家協(xié)會民間藝委會與西寧市美術家協(xié)會積極動員會員創(chuàng)作,經嚴格遴選,來自大通縣和湟中區(qū)的10幅優(yōu)秀農民畫作品脫穎而出,成功獲得報送資格并通過初評,進入全國復評。其中,朱錦明創(chuàng)作的《高原社火頌華年》以青藏高原河湟民間社火文化為創(chuàng)作主題,通過概括和提煉社火重要角色和著裝色彩,如舞龍、舞獅、太平鼓、燈官、傻公子、大姑娘和不可或缺的啞巴、胖婆娘等,表達新時代農村振興文化的濃厚氣息和幸福生活、人民安康的感恩情懷。該作品的繪畫工藝在傳統(tǒng)農民畫的基礎上,運用品質較高的畫材和顏料,人物形象和道具平面裝飾中富有寫實、夸張的手法,致力于更好地塑造畫面氣息,把高原人民的豐富美感呈現給觀眾。而朱廣芬創(chuàng)作的《輪子秋》是流行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土族輪子秋,土族語稱為“卜日熱”,意為旋轉,即轉輪輪。每年正月農忙過后,土族青年們將大板車改裝成融秋千、轉盤為一體的吊車,兩名身著彩裝的姑娘在上面飛旋起舞。為求一年神清氣爽,男女老幼在“輪子秋”上轉一轉已成習俗,技藝高超者還能做出高難度的雜技動作。2008年6月7日,土族輪子秋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次復評的農民畫作品,深深植根于高原大地豐厚的文化土壤,國家級展覽取得的成績是對我省農民畫藝術創(chuàng)作水平的充分肯定,也為青海農民畫走向全國更高平臺提供了寶貴機遇,展現了我省農民畫創(chuàng)作的蓬勃活力。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