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晨光灑向鮮艷的紅綢,一雙巧手捏著銀針,穿起金色絲線在紅綢上靈動飛躍,均勻的針腳迅速勾勒出一顆亮眼的五角星。接著,第二顆、第三顆、第四顆、第五顆次第綻放。捧起紅綢,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舒展。“我們正在繡制的五星紅旗,要在九三閱兵活動上送給抗戰(zhàn)老兵……”繡娘袁芳說。

青海繡娘繡國旗
8月20日,對西寧市湟中區(qū)共和鎮(zhèn)新莊村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和驕傲的日子。
誰也不會想到,這一天,村里的繡娘們能和即將到來的九三閱兵活動有了關聯。
“先畫線再沿著線繡,繡的時候力道要勻一些。”當日上午,新莊村村委會辦公室內,青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河湟刺繡代表性傳承人、青海省婦女手工制品協會會長陳玉秀,正在指導40余名繡娘手工縫制五星紅旗上的五角星。
陳玉秀說,這些手工繡制的五星紅旗,將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的特殊禮物,在九三閱兵活動當天送給抗戰(zhàn)老兵。
能親手為抗戰(zhàn)英雄縫制禮物,對新莊村的繡娘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大家格外珍惜這次機會。“雖然我們都會刺繡,但這是要送給抗戰(zhàn)老兵的禮物,我們要把最崇高的敬意送給他們。多學習多練習,繡制的五星紅旗就更整齊、更好看,才不辜負這次難得的機會。”繡娘袁芳說。

不要工錢也愿意
為抗戰(zhàn)英雄繡五星紅旗的機會來之不易。
陳玉秀回憶,8月初,她得知消息:為抗戰(zhàn)老兵繡五星紅旗的工作已經分配給了湘繡和蘇繡,其他繡種并未在考慮范圍內。
身為青海繡娘,陳玉秀很是遺憾,但她又急切地想讓青繡也參與此次繡制工作。隨后,她輾轉聯系到組委會,不斷請求并極力推薦青繡。
陳玉秀介紹,青繡是青海民間刺繡的統稱,是土族盤繡、藏繡、皮繡、撒拉族刺繡、回族刺繡、河湟刺繡等各民族刺繡的總稱。它深刻體現了青海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漢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民族審美觀念和手工技藝的集中體現。
陳玉秀向組委會反復介紹青繡的獨特價值。在她的堅持下,組委會最終同意讓青繡參與試繡。刺繡樣品寄出后不久,好消息傳來:青繡成功入選。
8月17日,首批100面國旗的刺繡任務很快下達,后續(xù)訂單更是一路追加至第五批。
陳玉秀深知時間緊、任務重,她奔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市、西寧市湟中區(qū)召集繡娘,教她們繡制經驗。得知要給抗戰(zhàn)老兵繡制五星紅旗,繡娘們積極參加,還說能為抗戰(zhàn)英雄繡制禮物,是她們的光榮,不要工錢也愿意繡。
遠在海西州的繡娘們因領取材料不便,還自掏腰包購買布料和絲線,加緊趕制。
青繡五星紅旗將亮相閱兵活動
青繡歷史悠久、種類豐富、技藝繁瑣,以風格質樸、品類豐富、色彩艷麗的特點成為青海婦女世代傳承的民間手工藝,更因其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不僅是針線穿梭的手工藝術,更是承載高原民族歷史記憶與審美精神的活態(tài)傳承。
陳玉秀介紹,此次獻禮活動特別匯聚了青海多個民族的刺繡工藝,包括盤繡、藏繡、河湟刺繡等。目前,她收集到的作品采用了7種不同的針法,展現了青海少數民族刺繡藝術的多樣性。
“青繡能以這樣的方式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我們特別自豪,這對青繡未來的發(fā)展是莫大的鼓勵。”陳玉秀說,增加收入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讓青繡走上更廣闊的舞臺。
陳玉秀說,這不僅是簡單的刺繡獻禮活動,更是青海各族繡娘用一針一線,向抗戰(zhàn)老兵表達真摯感恩與祝福的珍貴機會。這些凝聚著青海各族繡娘深情厚誼的手工五星紅旗,即將亮相九三閱兵活動,被送到抗戰(zhàn)老兵手中,成為連接歷史與現在、傳遞感恩與敬意的特殊紐帶。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