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為提升和優化社區養老服務水平,今年以來,西寧市城中區民政局創新模式,堅持以“小切口”服務滿足“大民生”需求,著力將社區養老打造成老年人身邊的“幸福驛站”,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
高原康養助健康
“高原康養小屋里的灸床熱乎乎的,最近膝蓋沒那么僵了,晚上睡覺腿也沒有抽筋,這里既能養老又可以做康復理療,效果還這么好,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七一路西社區的史奶奶患腰椎退行性病變10余年,通過高原康養小屋專業康復理療,如今可獨立在室內行走,上下樓梯時僅需扶欄桿,既緩解了慢性病的不適癥狀,又極大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
今年,城中區民政局在七一路西、安寧路、香格里拉3個社區積極打造高原康養小屋,以“醫養結合”模式引進專業社會組織開展康養理療、心理慰藉、健康知識講座等“定制化”康養服務,確保特殊群體需求全覆蓋。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健康知識及疾病預防講座5次、康復理療服務共計5300人(次)、一對一心理咨詢及疏導415人(次)。
銀齡課堂有“新潮”
“終于有機會能好好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讓我在老年大學更有學習動力了!”城中區老年大學學員說道。為深化學員間交流互動、全面掌握學習成效,城中區老年大學于每周末晚間開展“老年公益課夜校俱樂部”活動,為學員提供學習成果輸出與交流平臺,通過搭建專業表演舞臺,邀請學員登臺展示學習成果,切實提升學員互動交流積極性。
今年以來,城中區老年大學開設西門體育館和南關街、安寧路、香格里拉社區3個教學點,涉及舞蹈、書法、聲樂、二胡等18科專業,參與學員352人次。同時,南關街社區、西門體育館教學點新增書畫課及民族舞課程,滿足學員多樣化需求。
社區養老換“新招”
在為轄區老人提供愛心義剪、幫辦代辦、助餐助潔等基礎服務的基礎上,城中區各高品質養老服務社區根據實際情況引進專業社會組織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養老服務。七一路西社區堅持每周“紅色影院”放映活動,每月舉辦長者生日會,組織轄區老人及青少年參與“爺爺奶奶一堂課”等活動,累計服務720余人(次),積極開展專業個案介入服務11例;安寧路社區建立“發現—上報—聯動—處置”應急機制,優化社區高齡獨居老人“每日安全確認”制度,形成“中心—社區—物業—警務”四方協作模式,組建“以老助老”志愿服務隊,帶動老年人參與社區集體事務,以“定期探訪+節日慰問”形式服務覆蓋老年人621人(次),推動互助養老模式;香格里拉社區探索“養老+托幼+黨建”多元聯動模式,組建“銀齡互助隊”,破解代際共融難題,與4家醫療機構達成合作意向,實現社區失能老人100%全覆蓋。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