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全省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推進會后,結合全省林草工作實際,我省圍繞推進會明確的“科學精準規劃、核心區域攻堅、系統治理施策、多元模式創新、質量安全把控”等要求,以決戰決勝姿態推動“三北”工程六期建設走深走實,以五大舉措全力確保年度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我省從抓科學規劃銜接入手,優化工程布局。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三北”工程總體規劃》后,我省立足“國家與地方、長期與短期、全省與市州”三類規劃銜接要求,重點推進湟水河流域甘青聯防聯治、青海湖環湖防沙治沙、黃河干流沿岸治理等重大項目。同時,結合光伏治沙、克土固沙、黃沙頭綜合治理等現有典型經驗,科學劃定治理單元,細化分區施策方案,謀劃布局一批提質、興業、利民的“三北”項目,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三北”工程示范樣板。
抓科技支撐引領,提升治理效能。強化與省科技廳等部門協同,整合科研院所優勢力量,聚焦耐旱種苗培育、沙化土地修復、智慧林草監測等關鍵領域開展聯合攻關,推廣無人機飛播、生物結皮固沙等先進技術推廣應用,推動科技治沙深度融合。同時,加大治沙技術人才培養力度,持續突破耐旱、耐寒、耐鹽堿優良樹種和草種的選育瓶頸,不斷攻克治沙關鍵技術。提升智能化、機械化應用水平,引進機械化鋪設草方格、灌木平茬機、無人機播種等新裝備新技術,提升防沙治沙作業效率。
抓多元模式創新,匯聚治沙合力。創新“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協同”治理機制,進一步爭取國家林草重點項目資金傾斜,鼓勵國有企業、社會資本參與防沙治沙,推進以路治沙、光伏治沙、產業治沙等融合發展模式。統籌“治沙”與“致富”,對2025年實施的林草項目全面推行以工代賑模式,累計吸納2.7萬名農牧民參與工程建設,發放勞務報酬2.16億元,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抓質量安全監管,筑牢生態底線。嚴格落實工程質量全過程監管要求,強化種苗質量檢疫檢驗,保障種苗供需平衡、質量達標,確保優質種苗供應。持續開展種苗質量抽檢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確保生產經營許可、檔案、標簽、自檢、檢疫等各項制度落實。探索“場外辦場”“場外造林”“場外管林”等模式,加強工程區巡護巡查,嚴厲打擊毀林毀草、超載過牧等行為,常態化開展防火防蟲專項行動,保障林草資源安全。
抓責任作風保障,強化執行力度。通過林長制層層壓實地方責任,抓好目標任務落實。加強治沙物資統籌調度,做好種苗、稻草、防沙袋等儲備供應。嚴格執行項目招投標“九嚴禁”制度,嚴把資金使用關、項目實施關、工程質量關,全過程加強管理,確保“三北”工程建設質效。深化廉政風險防控,以嚴實作風確保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