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戈壁鹽堿灘 青稞迎豐收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朱煒明
發布時間:2025-09-22 07:08:09
編輯:包拓業

  金色的田野。

  孔祥國與陳大錄查看青稞長勢。本報實習記者 朱煒明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九月的柴達木盆地,秋陽高照,天藍如洗。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鄉,一片連綿起伏的青稞種植基地里的青稞正由綠轉黃,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麥穗的清香。

  這里,曾被牧民稱為“長不出好草”的鹽堿荒灘,如今卻以畝產突破100公斤的豐收姿態,書寫著生態治理與農業現代化的贊歌。這片海拔近3000米的廣袤土地,正迎來它歷史上最豐盈的一次收獲。

  “這些地是真正意義上的不毛之地,曾經草都稀稀拉拉,長不出幾根。”基地項目組組長孔祥國站在田埂上,望著連綿的青稞田感慨道。

  鹽堿地治理是世界性難題,在高原干旱地區更是難上加難。五年前,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與海西州政府簽訂協議,以流轉租賃方式承包了1.8萬畝(1畝≈0.0667公頃)土地,啟動青稞種植基地建設。

  項目啟動之初,面臨的是一片貧瘠、鹽堿化嚴重的荒灘。“剛來的時候,我們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回憶起2020年初抵達此地的情景,孔祥國仍感慨萬千。蒼茫的戈壁灘上鹽堿泛白,草色稀疏,狂風卷著沙礫,最近的吃飯點都在9公里外的蓄集鄉上,采購日用品需奔波40多公里。

  面對困境,團隊沒有退縮。“除雜草、翻地、漫灌沖鹽、施有機羊板糞……”基地種植員陳大錄細數改良措施。通過聯合青海省農科院專家,借鑒山丹馬場等地的成功經驗,他們逐步摸索出一套因地制宜的綜合治理模式,即先通過激光平整土地,消除高低落差;再深翻土地35厘米以上,打破板結層;隨后施用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并配套建設完善的排灌系統。

  孔祥國介紹,其中最具創新性的,便是“管排結合”技術。針對地塊長度達150米、寬度30米、地形落差近50公分的問題,他們在每75米處設置一道田埂,并在田埂中埋設可調控管道。“灌溉時堵住排水口,水就能均勻滲透;需要排水時打開管道,鹽水迅速排出。”孔祥國解釋道,“這套系統讓我們實現了‘以水壓鹽’‘以排控堿’。”

  “冬灌”也成為關鍵一環。每年天氣寒冷,團隊會進行深度灌溉,翻土35公分,灌水20公分,讓水分在凍土中緩慢下滲,次年春季解凍后,土壤濕度適中,既保墑又壓鹽。“等青稞出苗時,鹽分還浮在表層,我們的苗已經扎下根了。”孔祥國笑著說。

  此外,灌溉水源來自巴音河,柏樹山雪峰融化的清流也為這片土地助力。“我們的水直接引自上游,未經任何工業污染,水質清澈見底。”陳大錄指著河水講道。

  得益于高海拔冷涼氣候和強日照條件,這里所種植的“柴青1號”青稞生長周期長,籽粒飽滿、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基地人員在整個種植過程堅持生態優先原則,不使用高殘留農藥,推廣生物防治;秸稈還田增加地力;輪作休耕防止土地疲勞。

  如果說生態修復是底色,那么豐收則是最動人的成果。

  經過近五年的持續改良,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基地已完成土地覆綠驗收,并成功納入一般農田管理庫。這意味著,曾經被視為生態“死地”的區域,已具備可持續耕作能力,成為國家耕地保護體系的一部分。

  據測算,2025年基地青稞平均畝產預計突破100公斤,總產量將達到700噸。而這一數字,在項目初期僅為每畝35公斤。

  “今年出苗整齊,長勢喜人,病蟲害少,豐收已成定局。”孔祥國指著即將成熟的青稞田說,“再過半個月,收割機就要進場了。”屆時,這些青稞將被全部運往海東市互助天佑德青稞酒釀造車間,用于釀造高品質青稞酒。

  此外,這一項目為當地農牧民開辟了一條致富新路。通過土地流轉承包15年的方式,企業支付租金,原草場使用者獲得穩定收益;部分牧民轉為農場工人,學習現代農業技術,實現身份轉型。“以前放羊一年掙不了多少,現在學會了操作農機,有了固定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村民汪永倉高興地說。

  從無到有,從荒蕪到豐收,德令哈的秋天,因這一片金黃而格外動人。這不僅是青稞的豐收,更是生態信念的豐收。一粒粒青稞被運往釀酒車間,化作醇香四溢的高原美酒;而留在這片土地上的,是更加深厚的地力、更加完善的生態體系,以及人們對綠水青山的堅定信念。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全國十佳新聞工作者"青海推薦人員評選結果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考核面試公告
金秋湟中好“豐”景
西寧市多彩活動共慶豐收佳節
24H熱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哪怕拼到最后一刻,也...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最后一“戰” 堅持就是勝利 ...
湟水上游有北川—北川河源區生態保護紀實
青海軍地聯合印發《實施意見》 堅持黨管武裝 加強...
“數聚青海·鏈通絲路”2025首屆青海數據要素生態大...
青海省2025年以工代賑現場觀摩活動在同仁市舉辦
2025青海門源仙米林海定向跑(徒步)活動開跑
2114公里外,《河湟》感動南寧
青海西寧開發區:五大維度發力構建創新生態
多元聚力燃動西寧綠電智算引擎——西寧市“十五五...
熱點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冷湖起“風”:戈壁深處的綠色轉身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金秋湟中好“豐”景
【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
【家住黃河灣】守望女兒灣 靜享歲月好
【家住黃河灣】守望...
技能盛會 點亮出彩人生——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現場速寫
技能盛會 點亮出彩人...
【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綠茵場邊看“豐收”
【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紅旗漫卷處 高原足球夢——第二屆“青超聯賽”第十四輪玉樹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一記巧射定乾坤——第二屆“青超聯賽”第十四輪西寧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暑期過后說旅游”系列報道之二】青海哪些美味讓游客念念不忘
【“暑期過后說旅游...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戈壁鹽堿灘 青稞迎豐收

青海日報
2025-09-22 07:0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戈壁鹽堿灘 青稞迎豐收

青海日報
2025-09-22 07:0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戈壁鹽堿灘 青稞迎豐收

  • 2025-09-22 07:08:09
  • 來源:青海日報

  金色的田野。

  孔祥國與陳大錄查看青稞長勢。本報實習記者 朱煒明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九月的柴達木盆地,秋陽高照,天藍如洗。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鄉,一片連綿起伏的青稞種植基地里的青稞正由綠轉黃,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麥穗的清香。

  這里,曾被牧民稱為“長不出好草”的鹽堿荒灘,如今卻以畝產突破100公斤的豐收姿態,書寫著生態治理與農業現代化的贊歌。這片海拔近3000米的廣袤土地,正迎來它歷史上最豐盈的一次收獲。

  “這些地是真正意義上的不毛之地,曾經草都稀稀拉拉,長不出幾根。”基地項目組組長孔祥國站在田埂上,望著連綿的青稞田感慨道。

  鹽堿地治理是世界性難題,在高原干旱地區更是難上加難。五年前,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與海西州政府簽訂協議,以流轉租賃方式承包了1.8萬畝(1畝≈0.0667公頃)土地,啟動青稞種植基地建設。

  項目啟動之初,面臨的是一片貧瘠、鹽堿化嚴重的荒灘。“剛來的時候,我們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回憶起2020年初抵達此地的情景,孔祥國仍感慨萬千。蒼茫的戈壁灘上鹽堿泛白,草色稀疏,狂風卷著沙礫,最近的吃飯點都在9公里外的蓄集鄉上,采購日用品需奔波40多公里。

  面對困境,團隊沒有退縮。“除雜草、翻地、漫灌沖鹽、施有機羊板糞……”基地種植員陳大錄細數改良措施。通過聯合青海省農科院專家,借鑒山丹馬場等地的成功經驗,他們逐步摸索出一套因地制宜的綜合治理模式,即先通過激光平整土地,消除高低落差;再深翻土地35厘米以上,打破板結層;隨后施用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并配套建設完善的排灌系統。

  孔祥國介紹,其中最具創新性的,便是“管排結合”技術。針對地塊長度達150米、寬度30米、地形落差近50公分的問題,他們在每75米處設置一道田埂,并在田埂中埋設可調控管道。“灌溉時堵住排水口,水就能均勻滲透;需要排水時打開管道,鹽水迅速排出。”孔祥國解釋道,“這套系統讓我們實現了‘以水壓鹽’‘以排控堿’。”

  “冬灌”也成為關鍵一環。每年天氣寒冷,團隊會進行深度灌溉,翻土35公分,灌水20公分,讓水分在凍土中緩慢下滲,次年春季解凍后,土壤濕度適中,既保墑又壓鹽。“等青稞出苗時,鹽分還浮在表層,我們的苗已經扎下根了。”孔祥國笑著說。

  此外,灌溉水源來自巴音河,柏樹山雪峰融化的清流也為這片土地助力。“我們的水直接引自上游,未經任何工業污染,水質清澈見底。”陳大錄指著河水講道。

  得益于高海拔冷涼氣候和強日照條件,這里所種植的“柴青1號”青稞生長周期長,籽粒飽滿、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基地人員在整個種植過程堅持生態優先原則,不使用高殘留農藥,推廣生物防治;秸稈還田增加地力;輪作休耕防止土地疲勞。

  如果說生態修復是底色,那么豐收則是最動人的成果。

  經過近五年的持續改良,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基地已完成土地覆綠驗收,并成功納入一般農田管理庫。這意味著,曾經被視為生態“死地”的區域,已具備可持續耕作能力,成為國家耕地保護體系的一部分。

  據測算,2025年基地青稞平均畝產預計突破100公斤,總產量將達到700噸。而這一數字,在項目初期僅為每畝35公斤。

  “今年出苗整齊,長勢喜人,病蟲害少,豐收已成定局。”孔祥國指著即將成熟的青稞田說,“再過半個月,收割機就要進場了。”屆時,這些青稞將被全部運往海東市互助天佑德青稞酒釀造車間,用于釀造高品質青稞酒。

  此外,這一項目為當地農牧民開辟了一條致富新路。通過土地流轉承包15年的方式,企業支付租金,原草場使用者獲得穩定收益;部分牧民轉為農場工人,學習現代農業技術,實現身份轉型。“以前放羊一年掙不了多少,現在學會了操作農機,有了固定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村民汪永倉高興地說。

  從無到有,從荒蕪到豐收,德令哈的秋天,因這一片金黃而格外動人。這不僅是青稞的豐收,更是生態信念的豐收。一粒粒青稞被運往釀酒車間,化作醇香四溢的高原美酒;而留在這片土地上的,是更加深厚的地力、更加完善的生態體系,以及人們對綠水青山的堅定信念。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朱煒明
編輯:包拓業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天堂√在线中文资源网|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911国产免费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一页| 无码免费又爽又高潮喷水的视频|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最好看最新高清中文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电影| 国产高清中文欧美|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视免费观看|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电影观看中文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内射无码午夜多人|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AV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视频不卡乱码|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