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1日,國家電投黃河公司傳來喜訊,黃河公司成功突破骨唇黃河魚人工繁育技術,羊曲水電站魚類增殖站順利獲得骨唇黃河魚受精卵2000粒,孵化出魚苗1100尾,最終培育存活魚苗300尾,并順利轉入開口苗種培育階段,為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骨唇黃河魚人工繁育技術取得突破之前,羊曲水電站魚類增殖站已經完成了刺鮈全國首例繁育突破,以及厚唇裸重唇魚、極邊扁咽齒魚、黃河裸裂尻魚、擬鯰高原鰍等繁育魚苗工作,目前羊曲水電站6種增殖放流目標魚類已全部實現人工繁育。”羊曲水電站魚類增殖放流站負責人哈達說,羊曲水電站將繼續開展骨唇黃河魚的親魚收集、馴養培育、魚病防治等工作,為黃河上游土著魚類人工繁育技術研究積累更豐富的實踐經驗。
骨唇黃河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僅分布于龍羊峽以上的黃河上游及其支流白河和黑河,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和《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屬易危物種。
7月6日,羊曲水電站升魚機系統工作人員成功在壩下捕獲4雌1雄共5尾骨唇黃河魚。經技術人員篩選后,對其中3尾雌魚實施了人工催產。7月13日成功采集魚卵3000粒,并最終獲得受精卵2000粒。魚苗隨后在7月18日順利出膜,并于7月22日進入平游階段,標志著羊曲水電站提前完成《黃河羊曲水電站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對骨唇黃河魚人工繁育技術的時間節點要求。
截至目前,黃河公司已建成羊曲、李家峽、積石峽、蘇只、納子峽、巨亭6座魚類增殖站,累計增殖放流各類魚種872萬余尾,對提升流域生態系統穩定性、物種多樣性起到了積極作用,并在8座水電站啟動生態環境監管系統建設試點,全過程監督所屬河段的各類生態環境治理情況。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