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夏日的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清水鄉下莊村,一條嶄新的旅游路如彩帶般蜿蜒在黃河岸邊,串聯起錯落有致的農家院與碧波蕩漾的黃河風光。
誰能想到,這條如今車水馬龍的“民心路”,曾因村民的疑慮而一度淪為“堵心路”。正是下莊村黨支部用黨建引領破解難題,讓梗阻變通途,鋪就了鄉村振興的幸福大道。
今年5月,下莊村鄉村振興示范點旅游路開工建設的消息傳開,部分村民卻犯了嘀咕:“路修起來村民的權益能不能得到保障?”“旅游能帶來多少收益?”機器剛進場,爭執聲便蓋過了轟鳴聲,施工被迫停滯。面對僵局,村黨支部沒有退縮,“這不僅是修一條路,更是對我們基層黨組織的考驗。”村黨支部書記韓繼德在黨員大會上的話擲地有聲。
清水鄉黨委迅速部署,下莊村黨支部成立專項工作組,“兩委”成員、老黨員、村民代表化身政策宣傳員、民情收集員。晨曦微露時,工作組已穿梭在田間地頭;夜幕降臨后,農家炕頭仍在耐心傾聽訴求。老黨員韓學忠走家串戶:“你看是不是這么個理,路通了游客能坐車直達黃河邊,咱的花椒、核桃、軟兒梨、杏子都能賣出好價錢!”
黨員活動室成了政策宣講主陣地。工作組將專業術語轉化為“莊稼話”,村民韓哈三感慨:“干部們把政策講到了咱心坎里,這路確實該修!”他的轉變帶動了更多村民。
態度轉變帶來的是建設加速度。曾經的阻工戶主動為施工隊送水遞涼,村民主動幫著清理場地。2個月后,這條凝聚著黨群智慧的旅游路如期竣工。如今,旅游大巴徑直駛入英雄灣農家樂,黃河岸邊的觀景臺迎來絡繹不絕的游客,鄉村旅游活力倍增。
路修好的那天,下莊村黨支部書記韓繼德站在人群最前面,這位平日里堅忍剛毅的漢子,此刻卻難掩激動,眼眶微微發紅,眼角閃爍著晶瑩的淚光,“值了!辛苦終于沒有白費,這條路通了,下莊的致富‘心’也就通了!”這一刻,所有的壓力、奔波與付出,都化作了幸福的淚水和對未來無限的憧憬。
“路通了,心順了,日子更有奔頭了!”站在新修的道路旁,韓哈三的話語道出村民心聲。這條長1.5公里的鄉村路,不僅是連通內外的產業路,更是黨組織踐行初心的連心路。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