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近期,2025“中國企業500強”青海企業50強排序榜(以下簡稱“青海企業50強排序榜”)正式發布。這份榜單不僅是一份企業成績單,更是觀察青海經濟轉型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的重要窗口。
過去一年,極其難忘、極不平凡,在青海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青?疾欤I青海各族群眾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這一年,全省上下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主基調,在融入服務全國大局中彰顯青海企業的擔當。
通過榜單,可以清晰看到青海經濟社會一個個顯著的變化躍然紙上:清潔能源、鹽湖化工、新材料企業逐漸占據主導,傳統資源型企業綠色、數智化轉型發展出現新態勢,另外,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企業上榜數量較去年增長顯著。這標志著青海經濟發展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高原資源依賴型經濟體系正在向綠色高質量發展邁進。

結構之變:新能源崛起與傳統升級的交響
“變”既是永恒的客觀現實,也是人類認知和行動的核心主題。“變”是經濟發展中資源配置的動力、市場運行的常態、增長創新的源泉以及政策調控的對象,是我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變化過程中尋求效率和穩定的關鍵。
過去一年,我國發展歷程很不平凡。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青海在搶抓戰略機遇中主動作為,在應對變局中砥礪前行,經濟運行平穩健康,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攜手同行,中國式現代化青海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據統計,去年青海經濟運行在多措并舉中回升向好。這一切在榜單中有所印證,從營收來看50家上榜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為4390.92億元。雖然營收比上年略有下降,但狀元表現頗為優秀。20年蟬聯榜首的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實現687.96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6.38%,凈利潤更是達到44.27億元。這不僅直接拉高了榜單的整體水平,更為青海經濟實體做出先鋒表率,堅定了發展信心。在西部礦業的帶領下,榜單前五“尖子生”總營業收入2071億元,比上年增加88億元,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當然,細讀榜單前十也能感受到青海產業之“變”——新能源崛起與傳統產業升級的協奏。
——“礦”日求新。西部礦業作為我國老牌資源巨頭,從發展脈絡中可以看到企業在綠色礦山、智慧礦山、有色金屬深加工投入等方面均有加強,企業發展越來越契合國家“雙碳”目標。同時,在西部礦業的引領下,上榜各礦企均在綠色高效發展方面達成共識,“循環利用”“零碳技術”“產業耦合”已成為企業的主要競爭力,共同倒逼資源型企業走上吃干榨凈、綠色低碳的新發展道路。
——開“源”廣進。榜單前五名除了第一名之外均與新能源發展關系緊密。再從全榜單來看,光伏組件制造商、能源裝備配套企業、儲能技術新銳數量顯著增加,這表明青海清潔能源產業已突破單一發電環節,向制造、集成、服務等上下游延伸,初步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也標志著青海“綠電”從幕后支撐正式走向前臺引領。
——“鹽”值擔當。在青海,鹽湖產業的內涵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資源開采,在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帶領下,上榜鹽湖相關企業數量倍增,吸附法、膜法占比大幅提升,高端鋰電材料、鎂基新材料及鹵水循環利用技術成熟高效。“鉀肥壓艙石”和“鋰資源國家隊”的稱號越發響亮。


動力之源:戰略、科技與稟賦的全新演繹
青海企業50強排序榜的結構巨變,其深層驅動力在于國家大政方針、全球科技浪潮與青海獨特稟賦的深度耦合。
“雙碳”戰略下清潔能源已成為終極競爭力。電解鋁行業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領域。過去,因青海的電價優勢,電解鋁一直是青海當地的支柱產業。但隨著發展觀念改變,能耗問題讓該產業一度受阻。今天,以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主的眾多電解鋁上榜企業采用清潔能源、推動清潔生產、實現碳足跡可追溯為青海鋁貼上“綠標”,不僅在國內鋁行業贏得優勢,更在國際市場贏得話語權。
此外,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還織密青海清潔能源發展的主動脈,以新型電力系統承載清潔能源占比超94%的電能,構建牢固、穩定、高效的清潔能源“高速路”,也讓更多青海“紅利”惠及祖國大地,更以能源發展推動全省乃至全國產業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也是堅持貫徹科技創新引領新發展理念的體現。從榜單中可見,新質生產力實現了產業要素的重構。
在海拔4800米的西部礦業玉龍銅礦,無人駕駛礦車精準作業;在省會西寧,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因為高效使用全國首個金融領域電碳賬戶,根據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出具的報告,享受到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發放的優惠貸款;在黃河正源,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青海有限公司筑起的5G基站,實現周邊5公里的5G網絡覆蓋,通過基站傳輸回來的野生動物畫面,為我國獲取了珍貴的監測數據……
科技助力,產業騰飛。細看上榜企業報表,共性之一在于:科技投入費用已成為當下企業的主要支出。據統計,今年榜單總科技投入額157.31億元,同比增長169.32%。由此可見,企業與企業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科技是重塑競爭力、驅動增長、引領未來的核心引擎。
當然,青海產業發展的動力之源,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根據青海資源稟賦所擘畫的產業“四地”藍圖。榜單中已清晰地看到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等相關企業快速挺進。
由此總結,以產業“四地”為主線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正在提質提速,高原資源能源優勢正在源源不斷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挑戰之思:高原經濟躍升的桎梏與破局方向
去年一年來,青海特色產業在轉型升級中集聚壯大……
建成投產國內最大的萬噸食品級氧化鎂項目,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作出重要貢獻;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全部建成投產,瑪爾擋、羊曲兩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全容量并網發電;青海有機草原監測面積突破兩千萬公頃,130余種特色農產品供應香港,青海牦牛肉歷史性獲得供港準入;綠色算力聚勢賦能,成為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試點省……
成果的取得均有上榜企業的鼎力支持,但同時,結合22年榜單的變化縱深思考青海產業發展,發展陣痛是有的,發展不均衡是有的,發展滯后也是有的。幾代青海人摸著石頭過河,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今天的青海手拿經濟發展成績單,總結高原經濟躍升的桎梏與破局方向:原來,青海發展需要產業向綠而行、向新而進、向數而融。結合榜單,具體到實踐:
青海清潔能源消納已從“外送依賴”逐步過渡到“本地生態圈”的構建。青海發展清潔能源得天獨厚,資源匯聚,能源大發時本地用電有限只能依靠外送。今天,青海借力“雙碳”目標,打造“零碳產業園”吸引了數據中心、綠色制氫、半導體硅材等企業形成“電—氫—算—材”新生態。并且探索“綠電交易”打響青海“綠電品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客戶關系。中國聯通·阿里云萬卡綠色算力項目負責人說:“我們評估了全國多個候選地,從青海的清潔能源成本、區域位置、營商環境等綜合考慮,最終選定青海,青海無疑是發展綠色算力產業的‘天然良港’”。
從青海企業單打獨斗到青海產業鏈補鏈與跨鏈協同并行,面對企業和產業如何做大做強的考題,青海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從電流轟鳴的清潔能源,逆勢溯源到多晶硅、硅片制造、太陽能電池片、鋁制光伏支架。當然,風能同理,數條完整的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鏈初具雛形。榜單中不得不提及排名第三的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企業從青海哇讓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到青海零碳產業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再到智利現匯類輸變電項目,以青海能源產業鏈為圓心省內、省外、國內、國外,“水”“能”“城”三棲挺進,從縱深鏈向橫向鏈延伸。不僅在全球范圍打響了能源基建的品牌,也用實際營收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今天,一條看不見的韌性鏈正在從青海大地延伸開來。
如果要問企業在青海缺的是什么?想必一大半的回答會是“人才”二字。山大溝深、世界屋脊,不知阻礙了多少人才的腳步。當然,科技發展、數字先行,一個超高速網絡成了連接產業、連接人才的橋梁,也成了破局的關鍵點。上榜的青海省能源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讓“談煤色變”的煤礦從“人控”轉為“數控”,不僅解放了人力緩解了招工難題,更實現了提質增效;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從收費機器人到人、車、路合為一體的“智慧網”,一條“智慧公路”讓高原人民出行更便利,企業發展更高效……
再次細讀青海企業50強排序榜,看其變遷,無疑是一場高原經濟告別粗放增長、擁抱綠色革命的生動實踐——青海正從“資源輸出者”向“綠色賦能者”角色轉變。這份榜單不僅記錄著當下青海企業的榮光,更昭示著一個高原省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路的堅定志向。榜單已成歷史,新的一年更值得期待!
2025“中國企業500強”青海企業50強排序榜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