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八月,珠江之畔的廣州驕陽似火,第33屆廣州博覽會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內熱度更盛。青海省“大美青海·生態品牌”主題展覽上,86家企業攜近千種特色品牌產品亮相,全方位展現青海特色品牌產品的魅力,讓參觀者沉浸式感受青海的自然饋贈與文化魅力。
步入青海館,仿佛瞬間穿越到海拔幾千米的青藏高原。整個展館以青海湖的湛藍為主色調,輔以祁連山的青綠與鹽湖的雪白,還有不遠處的特大湟中暖鍋,引得參觀者紛紛駐足拍照。這方濃縮了高原靈韻的空間,正以視覺為引,悄然拉開一場跨越千里的對話。

“您現在看到的是西寧市湟中區陽坡村銀銅器匠人傳承技藝與實現夢想的標志性作品。”展館入口處,AI導覽員正為觀眾講解特大湟中暖鍋。從傳統工藝的璀璨光芒中轉身,鼻尖已被另一重誘惑牽引,美食的香氣正從展館深處裊裊而來。
“來嘗嘗剛制作好的沙棘閃電泡芙!”青海館的美食品鑒區永遠排著長隊。來自西寧新華聯索菲特大酒店的行政主廚瞿文斌介紹,青海家宴國際菜式以“高原食材全球化表達”為核心理念,精選牦牛、藏羊、三文魚、青稞、藜麥、祁連黃菇等綠色有機食材,將飲食傳統融入現代烹飪語境。其菜式風格兼具“有機原味”與“國際精致”,既保留雪域高原的粗獷風味,又運用法式烘焙、港式煲湯等國際手法,更巧妙嫁接粵式、川式等國內經典烹飪技藝。不一會兒,盤中的美食已一掃而空,而轉角處的“青海海鮮”,正刷新著人們對高原的認知。
更令人驚喜的是青海“海鮮”的亮相——這抹來自高原冷水的鮮,成了美食區的又一焦點。龍羊峽三文魚展臺前,工作人員現場片著刺身,透明的魚肉泛著光澤。“很多人不知道,青海的冷水湖能養出高品質三文魚。”龍洋知鮮(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彭毛卓瑪告訴記者,“我們這次帶來的預包裝刺身盒,開盒即食,特別適合廣州人的快節奏生活。”話音剛落,幾位餐飲采購商便上前詢問批發價格。
從現烤的羊肉串到發酵的青稞酩餾酒,從有機藜麥餅干到沙棘果汁,青海館的美食區如同一場流動的高原盛宴,讓嶺南味蕾與雪域風味完成了一次奇妙碰撞。當味覺的盛宴漸入佳境,展館的另一端,商機正隨著交流的升溫悄然涌動。

“每次展會上都有很大的收獲!我們的藏密產品已連續11年獲得歐盟有機認證,今天展會上,我們和高鐵餐飲供應鏈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并正式簽約,過去三年累計簽約金額達1.5億元!”青海青藏蜜蜂良種養殖場負責人王大鵬難掩興奮。展館的簽約區里,一場場合作正在敲定;而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同樣是這場盛會的重要篇章。
在青海天地人緣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的展臺前,公司負責人喇亞瓊正向參觀者介紹青海的旅游資源及此次帶來的文創產品。無論是承載著高原故事的手工藝品,還是勾勒著湖光山色的旅游線路,都在訴說著青海除物產之外,更深厚的人文底蘊與自然饋贈。

據悉,由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主辦、知識產權出版社協辦的“大美青海·生態品牌”主題展覽暨青海省品牌商品推介活動,攜青海省內鹽湖產業、清潔能源、生態旅游、有機農畜四大品類的86個名優品牌,以主題館形式搭建的1900平方米超大特裝展廳,集中亮相本屆廣博會。活動聚焦“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的戰略部署,展示青海獨特的人文特色和產業優勢,加速“青品、青貨、青味”走進大灣區、走向海內外,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正如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商標品牌建設與對外合作處處長高翔所言,此次依托廣博會這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交流合作平臺,引領青海企業深度參與合作交流,助力青海品牌商品融入更廣闊的市場。通過組織集中參展,也讓省內企業借助廣博會成熟的投資貿易體系和豐富的專業采購、市場供需資源,為“青字號”品牌吸引更廣泛的合作伙伴,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助推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這場跨越山海的相遇,不僅讓羊城觀眾觸摸到青海的生態之美、品味到高原的純凈之味,更讓“青字號”品牌在大灣區的沃土上扎下合作之根。從文化展示到產業對接,青海以廣博會為橋,正將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高原的饋贈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書寫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