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報道)8月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扶貧產業示范園里,藏香的清苦香氣順著車間窗戶飄出來。才讓南加坐在木桌前,手里的香泥在指尖翻飛,十幾秒光景,一炷紋路規整的塔香就落進竹篩,“來這兒3年,每月能拿3000多工資,家里娃的學費再也不用愁了。”
墻上“青海省科技型企業”的牌匾亮得顯眼。這是青海贊時代工貿有限公司今年剛拿到的新榮譽,而這家做藏香的企業,藏著不少關于成長與幫扶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非遺藏香技藝傳承人吾卻卓瑪。2004年,她背著行囊去拉薩拜師學做藏香,5年后帶著一手技藝回到尖扎,想把這延續千年的手藝做起來。藏香不是簡單的香料混合,42味中藏藥材按古方配比,還要用礦物質顏料繪制唐卡禮盒,每一步都得慢工出細活。可創業路上總有坎,2019年公司剛成立時,廠房租金、原料采購處處要錢,吾卻卓瑪跑了好幾趟,都因缺抵押物而犯難。
聽說她做藏香、帶鄉親就業,尖扎農商銀行工作人員主動找上門來,翻賬本、看車間,還問起藏香的銷路。“你們做的是民族文化,也是民生實事,得幫。”沒過多久,一筆貸款到了賬,解了廠房裝修的燃眉之急。后來從最初的幾十萬元貸款起步,到2021年公司入駐園區建廠房時的200萬元支持,再到2024年100萬元周轉資金及時到位,這些錢像“及時雨”,讓車間的機器沒停過轉。
現在的贊時代工貿,早不是當年的小作坊了。車間里,8名制香工人各司其職。彩繪工作室里,工藝美術師加華加措正用礦物顏料畫“吉祥八寶”。
“這些顏料放百年不褪色,就像藏香的手藝,得傳下去。”貨架上,線香、塔香、倒流香、香珠手串擺得滿滿當當,九大系列20多種產品,不僅銷往北上廣,還漂洋過海到了意大利、瑞士,2021年更是拿到了全國唯一的藏香出境資質,成了尖扎縣的“文化名片”。
更讓吾卻卓瑪驕傲的,不是產品賣得多好,而是跟著她干的鄉親們都有了奔頭。公司14名員工里,有2名殘疾員工、1名脫貧監測戶、1名低保戶,3年前來的才讓南加,如今已經能獨立帶新人;從2020年入駐園區至今,公司陸續解決了37人就業,還培訓了51名貧困和待業人員,累計發了196萬元工資。“以前有個殘疾員工跟我說,能靠手藝掙錢,腰桿都直了。”吾卻卓瑪說這話時,指尖摩挲著剛做好的香珠,“這比拿任何榮譽都開心。”
在尖扎,像贊時代這樣的故事還有不少。無論是水產養殖龍頭企業缺飼料款時拿到的300萬元貸款,還是做熱貢藝術的公司得到的融資意向,都藏著同一份用心。
尖扎農商銀行把金融服務點設到了村里,62個惠農服務點覆蓋了全縣87個行政村,牧民們不用跑遠路就能辦業務;針對小微企業“短頻快”的需求,簡化貸款流程,讓錢能及時用到刀刃上。截至今年7月,尖扎的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達6.78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75億元,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個像才讓南加這樣的家庭,日子越過越穩。
傍晚時分,車間的香火氣淡了些,吾卻卓瑪拿起一炷剛做好的藏香,湊近聞了聞:“藏香要慢慢熬,日子也一樣。”有了穩定的資金支持,她打算再研發幾款養生香,讓更多人愛上藏香文化,“跟著公司干的姐妹們,以后的生活肯定越來越好。”
窗外,夕陽灑在園區的墻上,“鄉村振興幫扶車間”的字樣,和空氣中的藏香一樣,暖得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