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片頭條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直播間里,湟中青年說非遺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陶然 張家暢
發布時間:2025-08-20 09:29:42
編輯:謝青玉
QQ圖片20250820055706直播帶貨。陶然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18日午后,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陽坡村銀銅器產業園的展廳里,聚光燈打在展架上的銀銅器皿上。暖鍋的浮雕在光線下流轉著溫潤光澤,茶具的纏枝紋攀附在壺身,馬欣桐舉著手機鏡頭,指尖劃過暖鍋鍋身:“家人們看這里,這些花紋是手工匠人用刻刀一點一點鑿出來的,每一刀都得屏住呼吸……”

  鏡頭另一側,馬慶軍正快速敲擊屏幕,回復著評論:“地址在陽坡村銀銅器產業園,導航直接搜就行”“暖鍋可以定制”“湟中大暖鍋在露營基地就能吃到,看完直播來體驗呀!”

  不遠處,王文強操控著無人機緩緩升空,鏡頭越過展廳屋頂,將產業園里的忙碌景象、遠處青翠的山梁和山腳下的露營基地一并收入畫面。這是他們每天3小時直播的常規操作,兩部手機輪流上陣。

  這三名輪流守在鏡頭前的年輕人,都是從陽坡村走出去的在校大學生。這個夏天,他們通過共青團湟中區委的“青年市集”走到了一起。

  “一開始就是想暑期賺點零花錢,來了才發現,這活兒比兼職有意義多了。”馬慶軍說,第一次跟著老匠人學辨認銀銅純度時,老人布滿老繭的手捏著刻刀,在銅片上劃出細密紋路的樣子,讓他突然覺得,“家鄉這手藝不能就這么藏在山里。”

  他們的直播沒有腳本,卻充滿煙火氣。有時是蹲在匠人工作室的角落,拍手工匠人用鎏金技藝給銀壺“上金”,看金箔在火烤中慢慢融入銀器。更多時候,是拿著一件剛完工的銅壺,從器型講到紋飾背后的民俗故事。馬欣桐特意翻看書籍、請教村里老書記,了解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歷史和背后的故事。

  王文強的無人機鏡頭成了“流量密碼”。他用運鏡技巧讓畫面從銀銅器的細微紋路,一下子切換到整個產業園,甚至陽坡村的全景。全村有80多戶人家都在從事這一非遺技藝的傳承,有的院落里能看到堆放的銅片、銀條,有的飄出鏨刻的叮當聲,有的正曬著剛制好的成品。“網友說‘原來這村子是真正的非遺博物館’,那天直播完,就有人說要來參觀。”王文強翻著手機里的航拍視頻,眼里閃著光。

  陽坡村的銀銅器手藝,面臨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無奈。魯沙爾鎮陽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韓發啟對此深有體會。去年他試著直播,拿著銅鍋對著鏡頭只會說工藝和故事,不會上鏈接,不會普通話。“現在不一樣了,年輕人們會用‘小黃車’,會剪短視頻,還教我們說‘家人們’,你看這些小視頻和航拍畫面,都是年輕人帶起來的。”韓發啟指著手機里的直播回放,笑得合不攏嘴。

  年輕人帶來的不只是流量,還有對產業的新思考。青海湟匠人傳統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馬世杰說,團隊外出學習后引入機械化生產,讓銅鍋的鉚釘、底座等簡單部件由機器完成,主體雕刻仍保留手工。如今公司每天營業額穩定在3000至4000元,遇上節假日能破萬,不少省內顧客看完直播,直接開車到廠里,點名要直播間里的那只暖鍋。

  更深遠的改變,產生于團組織的推動。8月11日,在共青團湟中區委指導下,青海湟匠人傳統文化有限公司成立青海省首個網絡直播行業團支部。“我們想把有情懷的青年主播聚起來,讓直播間成為非遺傳承的新陣地。”共青團西寧市湟中區委干部白婧說,團支部成立后,青年主播們讓老匠人走進鏡頭,現場演示“一錘一鏨”的絕技,評論區里甚至出現“太震撼了”“想拜師”的留言。

  湟中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早在2011年就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在過去,這門手藝,面臨著年輕人不愿學的困境。“現在不一樣了,有年輕人來問‘收不收學徒’。”韓發啟說,直播讓年輕人看到了老手藝的價值,不只是博物館里的展品,更是能走進現代生活的商品,能安身立命的本事。

  夕陽西下,產業園的直播結束了。馬慶軍收起手機,看到韓發啟還在給線上的顧客介紹湟中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那些帶著手工匠人體溫的銀銅器,正從這座村莊出發,去往全國各地的餐桌、博古架,帶著青年們的熱忱和老匠人的堅守,在數字時代里,成為生動的文化符號。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吳曉軍:奮力書寫穩增長挑大梁作貢獻的新答卷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專業職務任職資格評審通知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海西州推動社保服務精準提檔升級
青海海北州鄉村客運開通率實現100%
24H熱點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紅崖,一個匯聚大...
【黨旗領航】黨建引領聚合力 解鎖基層治理新路徑
“天路”長歌舞翩躚——舞劇《問道昆侖》在國家大...
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式摔跤項...
家門口的“第二課堂”燃亮多彩暑假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從餐桌窗口到產業橋梁的多...
村民17載捐資助學不輟 這個藏族村走出127名大學生
西成鐵路青海段開始架梁
援青博士高戈的信念:把技術留下,把理念傳透,把...
【紅色文化映西寧】西路軍紀念館:接待人次突破18...
熱點圖片
村民17載捐資助學不輟 這個藏族村走出127名大學生
村民17載捐資助學不...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從餐桌窗口到產業橋梁的多維轉變 “三店合一”如何重新定義一碗青海拉面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
力與智的較量——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搏克個人賽現場見聞
力與智的較量——青...
“搏”精彩 “克”勁敵——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搏克團體賽現場見聞
“搏”精彩 “克”勁...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紅崖,一個匯聚大愛的地方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黨旗領航】黨建引領聚合力 解鎖基層治理新路徑
【黨旗領航】黨建引...
“天路”長歌舞翩躚——舞劇《問道昆侖》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現場見聞
“天路”長歌舞翩躚...
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式摔跤項目比賽圓滿收官
青海省第八屆少數民...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直播間里,湟中青年說非遺

青海日報
2025-08-20 09:2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直播間里,湟中青年說非遺

青海日報
2025-08-20 09:2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直播間里,湟中青年說非遺

  • 2025-08-20 09:29:42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50820055706直播帶貨。陶然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8月18日午后,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陽坡村銀銅器產業園的展廳里,聚光燈打在展架上的銀銅器皿上。暖鍋的浮雕在光線下流轉著溫潤光澤,茶具的纏枝紋攀附在壺身,馬欣桐舉著手機鏡頭,指尖劃過暖鍋鍋身:“家人們看這里,這些花紋是手工匠人用刻刀一點一點鑿出來的,每一刀都得屏住呼吸……”

  鏡頭另一側,馬慶軍正快速敲擊屏幕,回復著評論:“地址在陽坡村銀銅器產業園,導航直接搜就行”“暖鍋可以定制”“湟中大暖鍋在露營基地就能吃到,看完直播來體驗呀!”

  不遠處,王文強操控著無人機緩緩升空,鏡頭越過展廳屋頂,將產業園里的忙碌景象、遠處青翠的山梁和山腳下的露營基地一并收入畫面。這是他們每天3小時直播的常規操作,兩部手機輪流上陣。

  這三名輪流守在鏡頭前的年輕人,都是從陽坡村走出去的在校大學生。這個夏天,他們通過共青團湟中區委的“青年市集”走到了一起。

  “一開始就是想暑期賺點零花錢,來了才發現,這活兒比兼職有意義多了。”馬慶軍說,第一次跟著老匠人學辨認銀銅純度時,老人布滿老繭的手捏著刻刀,在銅片上劃出細密紋路的樣子,讓他突然覺得,“家鄉這手藝不能就這么藏在山里。”

  他們的直播沒有腳本,卻充滿煙火氣。有時是蹲在匠人工作室的角落,拍手工匠人用鎏金技藝給銀壺“上金”,看金箔在火烤中慢慢融入銀器。更多時候,是拿著一件剛完工的銅壺,從器型講到紋飾背后的民俗故事。馬欣桐特意翻看書籍、請教村里老書記,了解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歷史和背后的故事。

  王文強的無人機鏡頭成了“流量密碼”。他用運鏡技巧讓畫面從銀銅器的細微紋路,一下子切換到整個產業園,甚至陽坡村的全景。全村有80多戶人家都在從事這一非遺技藝的傳承,有的院落里能看到堆放的銅片、銀條,有的飄出鏨刻的叮當聲,有的正曬著剛制好的成品。“網友說‘原來這村子是真正的非遺博物館’,那天直播完,就有人說要來參觀。”王文強翻著手機里的航拍視頻,眼里閃著光。

  陽坡村的銀銅器手藝,面臨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無奈。魯沙爾鎮陽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韓發啟對此深有體會。去年他試著直播,拿著銅鍋對著鏡頭只會說工藝和故事,不會上鏈接,不會普通話。“現在不一樣了,年輕人們會用‘小黃車’,會剪短視頻,還教我們說‘家人們’,你看這些小視頻和航拍畫面,都是年輕人帶起來的。”韓發啟指著手機里的直播回放,笑得合不攏嘴。

  年輕人帶來的不只是流量,還有對產業的新思考。青海湟匠人傳統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馬世杰說,團隊外出學習后引入機械化生產,讓銅鍋的鉚釘、底座等簡單部件由機器完成,主體雕刻仍保留手工。如今公司每天營業額穩定在3000至4000元,遇上節假日能破萬,不少省內顧客看完直播,直接開車到廠里,點名要直播間里的那只暖鍋。

  更深遠的改變,產生于團組織的推動。8月11日,在共青團湟中區委指導下,青海湟匠人傳統文化有限公司成立青海省首個網絡直播行業團支部。“我們想把有情懷的青年主播聚起來,讓直播間成為非遺傳承的新陣地。”共青團西寧市湟中區委干部白婧說,團支部成立后,青年主播們讓老匠人走進鏡頭,現場演示“一錘一鏨”的絕技,評論區里甚至出現“太震撼了”“想拜師”的留言。

  湟中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早在2011年就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在過去,這門手藝,面臨著年輕人不愿學的困境。“現在不一樣了,有年輕人來問‘收不收學徒’。”韓發啟說,直播讓年輕人看到了老手藝的價值,不只是博物館里的展品,更是能走進現代生活的商品,能安身立命的本事。

  夕陽西下,產業園的直播結束了。馬慶軍收起手機,看到韓發啟還在給線上的顧客介紹湟中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那些帶著手工匠人體溫的銀銅器,正從這座村莊出發,去往全國各地的餐桌、博古架,帶著青年們的熱忱和老匠人的堅守,在數字時代里,成為生動的文化符號。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陶然 張家暢
編輯:謝青玉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暖暖免费日本在线中文| 日韩免费a级毛片无码a∨|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www.中文字幕| 天堂8а√中文在线官网|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免费中文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WWW插插插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