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報道)7月31日,一項重磅榮譽花落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尕巴松多鎮第二社區“螢火蟲”志愿服務隊被中央社會工作部確定為“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這支成立于2020年8月的志愿服務隊伍,用短短五年時間,從最初的8名志愿者發展到152名志愿者,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時長15184小時,以“紅熒光”360工作模式實現宣傳、服務、創建、治理、保護“五個全覆蓋”,用點點微光點亮了高原小城群眾的幸福生活。
“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這是“螢火蟲”志愿服務隊始終堅守的工作理念。隊伍組建之初,服務內容僅局限于環境整治,如今已拓展為涵蓋家庭服務、義診義剪、植樹造林、水源保護、宣傳教育的“微綜合”志愿服務體系。
志愿者構成日益多元,既有黨員、社區居民,也有在校學生、干部職工和創業青年,成為社區治理的“生力軍”。通過搭建鄰里溝通橋梁,服務隊在滿足居民需求、引領文明實踐、維護社區穩定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讓社區服務從“單向輸出”變為“多元互動”。
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螢火蟲”志愿服務隊量身定制服務“套餐”,聯合轄區3家理發店、1家診所及本地攝影協會,打造常態化志愿服務網絡。每月開展的“敬老日”活動,為老年居民提供義診義剪、洗衣做飯、送病號餐等貼心服務,讓銀發群體幸福感持續升溫,為創建老齡友好型社區筑牢根基。
針對假期未成年人“看管難”問題,服務隊創新推出“希望樹”假期實踐課堂,將做飯洗衣、打掃衛生、餐桌禮儀、栽花認果等生活技能搬進課堂。通過全程參與實踐,未成年人樹立了正確的生活觀、勞動觀和消費觀,推動社區服務從“依靠政府”向“自我服務”轉變。該項目在全省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斬獲金獎。
“不把別人當別人”,服務隊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志愿服務全過程。通過“流動式+示范式”宣講,廣泛傳播“三個離不開”“五個維護”“八個堅持”等民族團結理念,帶動各族群眾在文化、生活領域深度交流。
結合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服務隊組織開展寫春聯、猜燈謎、包粽子等文化活動,創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途徑。如今,社區各族群眾在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實現全方位嵌入,形成了團結統一、守望相助的生動局面。
成立以來,“螢火蟲”志愿服務隊用實際行動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其“螢火蟲”微綜合服務項目在全國第六屆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榮獲金獎,“希望樹”項目摘得省級大賽金獎。此次獲評“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更是對其工作的最高肯定。
從高原小城的默默奉獻到全國舞臺的榮耀綻放,“螢火蟲”志愿服務隊的每一步成長,都見證著志愿服務力量在基層治理中的深刻實踐。點點熒光匯聚成炬,照亮了社區居民的幸福之路,也為新時代志愿服務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