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以前辦證得跑好幾趟,現在材料齊全當天就能拿證,這效率真是太高了!”近日,牧民達哇拿到嶄新的不動產權證,難掩心中的喜悅。這是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開展“開門教育”以來,民生福祉持續升溫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河南縣始終錨定“聽民意、察實情、解民憂”,通過織密監督網絡、聚焦民生痛點、轉變工作作風、完善長效機制,讓“開門教育”成為連接干群的“連心橋”,繪就出一幅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民生新畫卷。
“小區門口的井蓋松動好幾天了,能不能盡快處理?”不久前,社會監督員在走訪時收到群眾反映,不到24小時,相關部門便完成了井蓋更換。“學校門口加裝了信號燈,還有護學崗,孩子上下學我們放心多了!”說起校門口的變化,河南縣中學家長贊不絕口。針對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問題,縣教育局聯合交警部門迅速行動,增設信號燈2組、護學崗5個,用實干回應群眾關切。
河南縣從20個領域選聘40名社會監督員,在重點部位設立10個觀測點,形成“專業監督+群眾參與”的立體化監督網,整合監督員走訪、觀測點監測、線上舉報等渠道累計收集民生線索87條。對收集到的線索分類建賬,明確責任單位、辦理時限和驗收標準,形成“受理—分流—辦理—反饋”全流程機制,確保民生問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針對102戶居民“辦證難”,推出“送證上門”破解積弊;緊盯供暖民生線,6次專項檢查解決70余項問題、搶修管網120余處,讓暖流入戶;治理城市出行堵點,新增237個公共車位、建成183個車位智慧停車場,暢通民生路徑;政務服務加速升級,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辦結140宗,拉動抵押貸款超2700萬元,“材料齊、當天辦”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用精準施策讓群眾共享發展紅利。
從辦事窗口的高效服務到街頭巷尾的環境改善,從群眾臉上的笑容到干部腳下的泥土,河南縣處處彰顯著民生溫度,一幅“干群同心、共建共享”的幸福畫卷正徐徐展開。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