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成敗,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作風。近日,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召開,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主線,全面貫徹“五個進一步到位”重要要求,發出了“以優良作風奮進新征程,把中國式現代化青海實踐推向前進”的號召,這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青海工作的“路線圖”“任務書”。要全面學習領會此次省委全會精神的核心要義,準確把握強黨性、惠民生、重實績三個關鍵,以干部作風之變引領政治生態持續向好,為在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中挑大梁、勇爭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抓作風就要“強黨性”,以理論武裝廓清思想迷霧。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四風”問題的思想根源或是政績觀錯誤、責任心缺失,或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F實生活中,有的黨員干部對作風建設仍然抱有“過關”心態和僥幸心理,究其根源還是理想信念不夠堅定,黨性修養有所弱化。抓作風必須把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作為關鍵,健全落實“四個以學”長效機制,完善“第一議題”、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領導班子讀書班、研討交流等制度,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挖“特殊論”和“補償心理”的思想根源、具體表現,推動黨員干部清醒認識本地所具備的區位優勢和平臺資源,以努力工作回報組織培養重用。實踐證明,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唯有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才能廓清思想迷霧,在關鍵時刻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
抓作風就要“惠民生”,以為民情懷鞏固執政根基。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群眾看黨和政府,最直觀的視角就是身邊的黨員干部正不正派、清不清廉、干不干事。當前,民生領域工作還有不少短板,物業管理、勞動欠薪等問題仍需加力破解,部分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的成效還不夠好。這些問題背后,折射出一些干部宗旨意識樹得不夠牢,以群眾滿意檢驗和提升工作還有差距。抓作風就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落實“四下基層”制度,鞏固拓展“七項惠民行動”成果,著眼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以黨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領導干部“走基層解難題”實踐活動、“小切口”微調研等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訴求集中的困難問題,讓群眾對作風建設成效可感可及。實踐證明,只有厚植為民情懷,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在想問題、做決策時摒棄“自我感覺”,重視“群眾感受”,切實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抓作風就要“重實績”,以能上能下激勵擔當作為。能否敢于負責、勇于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干部的黨性和作風。從近期通報的典型問題來看,拍胸脯、拍腦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并不少見,盲目跟風建設文旅項目,背離實際需求搞“面子工程”等問題依然存在,其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作祟,權力觀扭曲、政績觀錯位。抓作風就要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決落實“五個大力選用、五個堅決不用”要求,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結合“挑大梁、勇爭先”干部調研,真正把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防汛救災、鄉村振興一線埋頭苦干、實績突出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精準識別表現不佳、責任心缺失的干部,堅決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干部,以真上、真下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活力。實踐證明,只有公道對待干部、公平評價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不讓擔當者吃虧,不讓干事的人寒心,才能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