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高原大地上,一批批青年正告別都市霓虹,帶著知識、熱情與創新思想回歸鄉土。從陳怡君放棄北京設計師工作盤活瀕臨破產的養殖場,到甘鈺轉型助農帶頭人讓青海特產走向全國,這些青年用行動打破“鄉村留不住年輕人”的刻板印象,成為激活青海鄉村振興的“青春引擎”,為高原大地的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長期以來,青海部分鄉村受限于地理位置、產業模式等因素,面臨人才流失、資源閑置、銷路狹窄等難題——優質牛羊肉“養在深閨人未識”,特色農產品只能低價賤賣,傳統產業因缺乏新思維而陷入停滯。而返鄉青年恰好帶著“破局”的能力:他們熟悉互聯網運營,能通過直播、電商平臺為農產品打開全國市場;他們掌握現代管理理念,能推動傳統養殖種植業向標準化、品牌化轉型;他們了解市場需求,能將青海的生態優勢、文化特色轉化為產業優勢,讓“高原味道”變成“致富密碼”。
鄉村振興,人才是核心,產業是根基。青海鄉村要發展,既需要有人帶著技術回來,也需要有人帶著項目扎根。返鄉青年既是“新農人”,也是“引路人”:他們不僅自己干事創業,還能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吸引更多人才回流。
當然,青年在青海返鄉創業的道路上,仍需更多支持與保障。高原地區自然條件特殊、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青年創業可能面臨資金短缺、技術瓶頸、市場風險等挑戰。這就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如提供創業補貼、簡化審批流程、搭建產銷對接平臺;需要社會力量搭建服務網絡,為青年提供技術指導、物流支持、品牌推廣幫助;更需要全社會營造理解、尊重、支持青年返鄉創業的氛圍,讓他們在鄉村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成長有底氣。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