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文化旅游
省博成為首站,避暑納涼帶火文化游
——青海西寧“冷涼經濟”系列報道之六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師曉瓊
發布時間:2025-08-05 07:55:36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今年7月我省平均氣溫為16.0℃,這里夏日的涼爽天氣與全國多地的持續高溫天氣形成鮮明對比。在這份獨有的“清涼福利”加持下,青海省博物館迎來了建館以來最火爆的暑期,今年截至7月29日,青海省博物館共接待游客462649人次,7月26日單日參觀總人數11100人次,日均接待游客量9500人次,日均接待講解100批次左右。文創產品銷售火熱,周邊餐飲、住宿預訂量激增。這座承載著高原文明密碼的場館,正成為青海“冷涼經濟”的新引擎,讓游客在避暑中觸摸歷史,在清涼里讀懂青海,了解青海省會西寧。

  走進展館,感受歷史沉淀

  8月2日10時許,青海省博物館入口處已排起百米長隊,來自陜西的游客王萌正舉著手機拍攝博物館建筑的全貌。“西安連續40℃高溫,刷到西寧的天氣就來了,沒想到博物館比景區還火!”她笑著晃了晃預約成功的截圖,“聽說這里有吐蕃時期的文物,特意帶孩子來感受下高原文明。”

  走進“青海歷史文物展”展廳,涼爽的空氣中彌漫著歷史的厚重感。在一件明代銅鎏金觀世音菩薩立像前,講解員正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著文物背后的故事:“這尊菩薩像來自瞿曇寺,它融合了漢藏不同的藝術審美,也見證了六百多年前,瞿曇寺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方面發揮過的重要作用。”

  展廳一角,來自上海的攝影師李哲正架著相機拍攝舞蹈紋彩陶盆。“在上海熱得不想出門,來西寧既能避暑,又能拍攝這些國寶級文物,太愜意了。”他說,自己已經在青海待了一周,下一站打算去青海湖,“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地方的最好窗口,來了才知道青海的歷史這么悠久。”

  據介紹,為滿足游客需求,青海省博物館從8月3日開始延長開放時間,每天20時閉館,每日預約名額提升至1萬人次,講解員隊伍已擴充至24人,同時,引入AR智能導覽眼鏡、智慧手持終端講解器等科技設備,構建起人工講解加智能導覽的立體化服務體系。“我們本來是沖著‘冷涼’來的,卻被青海的文化魅力留住了。”李哲說。

  逛展就是“預習”,旅途更有底

  8月2日9時30分,展廳里,講解員正對著一群游客講解舞蹈紋彩陶盆。“看著這圈手拉手跳舞的小人,五千年前的青海先民,已經會用藝術記錄生活了……”“在課本里見過圖片,沒想到實物這么震撼。”來自廣州的高中生周舟指著盆沿的弧線說,“老師讓寫篇關于中華文明多元性的論文,這舞蹈紋彩陶盆就是最好的素材。”周舟的母親在一旁補充:“廣州熱得只想待在空調房,來這兒既能避暑,又能讓孩子直觀感受歷史文化,比刷題有用多了。”

  展廳角落,來自重慶的情侶王浩和林溪正對青海省的風景圖片討論著。“原來青海湖的形成和板塊運動有關。”王浩手里攥著一張皺巴巴的旅游攻略,上面用紅筆圈出了青海湖、茶卡鹽湖的位置。“本來只想隨便逛逛,看完才知道,這些美景背后藏著這么多地理密碼。”林溪期待著明天去青海湖,看看當地的巖層是怎么形成的。

  文創商店里,北京游客趙先生正在給女兒挑禮物。小姑娘舉著一個舞蹈紋彩陶盆造型的冰箱貼不肯松手,他則拿起一本《青海歷史簡讀》翻看起來。“帶孩子旅行不能瞎玩。”他解釋說:“先在博物館聽個大概,去塔爾寺時她就知道那些壁畫講的是什么故事了,去日月山時也能想起這里的歷史故事。”

  從“流量”到“留量”,避暑游新的打卡點

  傍晚七點,夕陽為博物館鍍上一層金光,在博物館廣場上,非遺展示區內人頭攢動,唐卡、骨雕、刺繡、藏牦牛奶酒、牦牛絨制品、窩窩藥枕等非遺作品引人注目,15個非遺代表性項目集中亮相,全面呈現了海北民族文化脈絡及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成果。“以前很少有年輕人喜歡這些,現在游客越來越多,很多孩子還想跟著學習唐卡和骨雕。”非遺傳承人擦了擦汗,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博物館火了,我們的非遺也有了更多觀眾。”

  這種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是青海發展“冷涼經濟”的秘訣。今年暑期,青海推出了“文化避暑游”線路,將博物館、非遺工坊、古城遺址等串聯起來,讓游客在清涼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夜幕降臨,博物館周邊的夜市開始熱鬧起來。烤羊肉串的香氣、攤主的吆喝聲、游客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來自廣東的游客李婷坐在露天餐桌前,一邊吃著酸奶,一邊翻看白天在博物館拍的照片。“在廣東熱得沒胃口,在這里吹著晚風吃美食,回憶著白天看到的文物,這才是夏天該有的樣子。”她說,自己已經計劃明年再來,“帶爸媽一起來,讓他們也感受下青海的‘清涼文化’。”

  當高溫成為很多城市的“困擾”,青海正用涼爽的氣候和深厚的文化,為人們提供另一種生活可能——在這里,避暑不是目的,而是感受文明的美好方式;清涼不僅是體驗,更是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溫度。這個夏天,青海省博物館的熱度,正是青海向世界發出的一封“清涼請柬”,邀請人們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處,讀懂這片高原的過去與未來。

  (來源:西寧晚報)

推薦閱讀
省委議軍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并講話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招聘總成績及體檢等事項通知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西寧市:預警排查保障“三步走”筑牢防汛屏障
西寧市: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4H熱點
擦亮城市第一印象“窗口”——青海西寧市全面...
流光溢彩金銀灘——寫在王洛賓音樂文化旅游節開幕之際
【文化中國行】青海玉樹賽馬會:千年風華,今朝煥彩
青海50家A級旅游景區接受“健康”體檢
青海湟源縣:第十屆排燈文化旅游藝術展演活動啟幕
青海學子用音樂讓家鄉“出圈”
祁連“9號公路”入選中國最美自駕線路
日本創價大學代表團來青開展青年交流活動
“巾幗心向黨——‘木蘭駕到’尋文成足跡 重走唐蕃...
《翰墨書香 文潤河湟——〈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
熱點圖片
民俗與團結在文化運動會共舞
民俗與團結在文化運...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韓彪:從養牛能手到拉面行家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
【文化中國行】青海玉樹賽馬會:千年風華,今朝煥彩
【文化中國行】青海...
從“憂心居”到“暖心房”的跨越——青海海東市民和縣川口鎮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見聞
從“憂心居”到“暖...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亮劍”破梗阻 “紅本”暖民心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
以初心為墨,書寫黨員忠誠擔當
以初心為墨,書寫黨...
青海:玉樹與尼泊爾跨境物流“首班車”啟程
青海:玉樹與尼泊爾...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十五年堅守寫春秋 高原牧歌譜新篇——記青海省德令哈市尕海鎮東升村黨支部書記馬海比布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省博成為首站,避暑納涼帶火文化游
——青海西寧“冷涼經濟”系列報道之六

西寧晚報
2025-08-05 07:5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省博成為首站,避暑納涼帶火文化游
——青海西寧“冷涼經濟”系列報道之六

西寧晚報
2025-08-05 07:5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省博成為首站,避暑納涼帶火文化游
——青海西寧“冷涼經濟”系列報道之六

  • 2025-08-05 07:55:36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今年7月我省平均氣溫為16.0℃,這里夏日的涼爽天氣與全國多地的持續高溫天氣形成鮮明對比。在這份獨有的“清涼福利”加持下,青海省博物館迎來了建館以來最火爆的暑期,今年截至7月29日,青海省博物館共接待游客462649人次,7月26日單日參觀總人數11100人次,日均接待游客量9500人次,日均接待講解100批次左右。文創產品銷售火熱,周邊餐飲、住宿預訂量激增。這座承載著高原文明密碼的場館,正成為青海“冷涼經濟”的新引擎,讓游客在避暑中觸摸歷史,在清涼里讀懂青海,了解青海省會西寧。

  走進展館,感受歷史沉淀

  8月2日10時許,青海省博物館入口處已排起百米長隊,來自陜西的游客王萌正舉著手機拍攝博物館建筑的全貌。“西安連續40℃高溫,刷到西寧的天氣就來了,沒想到博物館比景區還火!”她笑著晃了晃預約成功的截圖,“聽說這里有吐蕃時期的文物,特意帶孩子來感受下高原文明。”

  走進“青海歷史文物展”展廳,涼爽的空氣中彌漫著歷史的厚重感。在一件明代銅鎏金觀世音菩薩立像前,講解員正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著文物背后的故事:“這尊菩薩像來自瞿曇寺,它融合了漢藏不同的藝術審美,也見證了六百多年前,瞿曇寺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方面發揮過的重要作用。”

  展廳一角,來自上海的攝影師李哲正架著相機拍攝舞蹈紋彩陶盆。“在上海熱得不想出門,來西寧既能避暑,又能拍攝這些國寶級文物,太愜意了。”他說,自己已經在青海待了一周,下一站打算去青海湖,“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地方的最好窗口,來了才知道青海的歷史這么悠久。”

  據介紹,為滿足游客需求,青海省博物館從8月3日開始延長開放時間,每天20時閉館,每日預約名額提升至1萬人次,講解員隊伍已擴充至24人,同時,引入AR智能導覽眼鏡、智慧手持終端講解器等科技設備,構建起人工講解加智能導覽的立體化服務體系。“我們本來是沖著‘冷涼’來的,卻被青海的文化魅力留住了。”李哲說。

  逛展就是“預習”,旅途更有底

  8月2日9時30分,展廳里,講解員正對著一群游客講解舞蹈紋彩陶盆。“看著這圈手拉手跳舞的小人,五千年前的青海先民,已經會用藝術記錄生活了……”“在課本里見過圖片,沒想到實物這么震撼。”來自廣州的高中生周舟指著盆沿的弧線說,“老師讓寫篇關于中華文明多元性的論文,這舞蹈紋彩陶盆就是最好的素材。”周舟的母親在一旁補充:“廣州熱得只想待在空調房,來這兒既能避暑,又能讓孩子直觀感受歷史文化,比刷題有用多了。”

  展廳角落,來自重慶的情侶王浩和林溪正對青海省的風景圖片討論著。“原來青海湖的形成和板塊運動有關。”王浩手里攥著一張皺巴巴的旅游攻略,上面用紅筆圈出了青海湖、茶卡鹽湖的位置。“本來只想隨便逛逛,看完才知道,這些美景背后藏著這么多地理密碼。”林溪期待著明天去青海湖,看看當地的巖層是怎么形成的。

  文創商店里,北京游客趙先生正在給女兒挑禮物。小姑娘舉著一個舞蹈紋彩陶盆造型的冰箱貼不肯松手,他則拿起一本《青海歷史簡讀》翻看起來。“帶孩子旅行不能瞎玩。”他解釋說:“先在博物館聽個大概,去塔爾寺時她就知道那些壁畫講的是什么故事了,去日月山時也能想起這里的歷史故事。”

  從“流量”到“留量”,避暑游新的打卡點

  傍晚七點,夕陽為博物館鍍上一層金光,在博物館廣場上,非遺展示區內人頭攢動,唐卡、骨雕、刺繡、藏牦牛奶酒、牦牛絨制品、窩窩藥枕等非遺作品引人注目,15個非遺代表性項目集中亮相,全面呈現了海北民族文化脈絡及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成果。“以前很少有年輕人喜歡這些,現在游客越來越多,很多孩子還想跟著學習唐卡和骨雕。”非遺傳承人擦了擦汗,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博物館火了,我們的非遺也有了更多觀眾。”

  這種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是青海發展“冷涼經濟”的秘訣。今年暑期,青海推出了“文化避暑游”線路,將博物館、非遺工坊、古城遺址等串聯起來,讓游客在清涼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夜幕降臨,博物館周邊的夜市開始熱鬧起來。烤羊肉串的香氣、攤主的吆喝聲、游客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來自廣東的游客李婷坐在露天餐桌前,一邊吃著酸奶,一邊翻看白天在博物館拍的照片。“在廣東熱得沒胃口,在這里吹著晚風吃美食,回憶著白天看到的文物,這才是夏天該有的樣子。”她說,自己已經計劃明年再來,“帶爸媽一起來,讓他們也感受下青海的‘清涼文化’。”

  當高溫成為很多城市的“困擾”,青海正用涼爽的氣候和深厚的文化,為人們提供另一種生活可能——在這里,避暑不是目的,而是感受文明的美好方式;清涼不僅是體驗,更是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溫度。這個夏天,青海省博物館的熱度,正是青海向世界發出的一封“清涼請柬”,邀請人們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處,讀懂這片高原的過去與未來。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 師曉瓊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无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a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汌A√|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中文字幕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有码|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性无码专区无码片|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av高清片| 日本公妇在线观看中文版 |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