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安街溫柔和煦的晨光喚醒沉睡的歷史,當受閱方陣鏗鏘有力的腳步聲響徹大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將十四年浴血奮戰的家國記憶與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緊緊相連。八十載光陰流逝,“家國”二字,在中國人心中,總是一股“沛乎塞蒼冥”的浩然正氣,而盛大的閱兵儀式,正是對這份深情厚意最直接、最動人的表達。
看閱兵場上的“歷史之光”,那是家國榮光最鮮活的溯源。當抗戰老兵顫巍巍地舉起右手敬禮,胸前的榮譽勛章閃爍的耀眼光芒映襯在一張張布滿皺紋的臉上。那是臺兒莊大捷的硝煙痕跡,是滇西戰場的彈片余溫。80年前,在白山黑水間、大江南北中涌現出楊靖宇、佟麟閣、左權等一大批抗戰英雄,他們以戰死沙場盡“軍人本分”,成為一個民族最滾燙的記憶。80年后,九三閱兵以這樣的方式回望歷史,是為了讓每個中國人銘記,今日的安寧與榮光,是一代代中國人用青春和熱血接力傳遞的火種。當年輕一代能從歷史中讀懂“血捍山河”的誓言,從軍禮中看見“寸土不讓”的堅守時,民族復興的征程上,就永遠閃爍著生生不息的奮斗之光。
看閱兵展示的“硬核實力”,那是家國榮光最堅實的支撐。抗戰時期,四萬萬同胞以錚錚鐵骨御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小米加步槍”書寫了無數以弱勝強的戰爭傳奇。焦土之下長出了鋼鐵森林;殘垣之上矗立著硬核中國。今天,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乘波體設計讓國外的反導系統形同虛設;攻擊-11無人機的無尾飛翼布局盡顯應對未來戰爭的前瞻眼光……非常值得驕傲的是,這些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從核心芯片到發動機,每一個零部件都印刻著“中國智造”。這份自信,源于對“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警醒,更源于對“自衛防御、維護和平”的執著追求。這些大國重器,是對歷史的告慰,也是對未來的宣誓,更是一個民族從黑暗中崛起、向復興邁進的堅定步伐。
看閱兵傳遞的“精神火炬”,那是家國榮光最動人的延續。方隊巍巍,戰旗獵獵。閱兵場上前進的穩健步伐,是個人與家國之間最深情的共振、最動人的合拍。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表達。鄉村振興戰場上,干部群眾攜手奮戰,為的是“國家更富強、人民更幸福”;科技創新前沿,科研團隊攻堅克難,為的是“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邊防線上,戰士們頂風冒雪巡邏,為的是“守神圣國土,護萬家燈火”……目之所及人民喜笑顏開、耳之所聞時代旋律高歌、手之所為辦好群眾實事,正如《保衛黃河》旋律響起時,海內外中華兒女自發合唱的場景,億萬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凝心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國家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
薪火相傳,弦歌不輟。民族脊梁如雄偉的豐碑,屹立不屈;家國情懷似燃燒的炬火,照亮征途。我們將共同見證一個歷經苦難、浴火重生的國家,在這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動人時刻,一步步走向復興。她的每一步,都鏗鏘有力;她的每一步,都通向光明。
(來源:青海日報)